茶经与中国茶道
茶经与中国茶道作者:和睦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中72次毒,与茶而解。”中国人种茶树,采茶,加工茶,到饮茶,品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据资料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栽培种植茶树……
被人们誉为茶圣,茶宗,茶祖,茶仙,茶神,我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陆羽,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陆羽在《茶经》中对茶的药用价值写到:“茶味苦、寒,有良药用。”“茶可以治疗瘘疮,利尿,祛痰,解渴,解热,提神并有助于减少睡眠”《茶经》中涉及茶树的种植,茶的采摘制作,茶的适宜人群,沏茶的用水,茶具,茶的饮用方法等。陆羽在《茶经》中系统详细地阐述了茶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茶道原理。是一部精辟的农学专著,是一部茶学茶文化专著,《茶经》与《易经》,《道德经》,《皇帝内经》一起,成为我国灿烂文化历史宝库中的璀璨瑰宝。《茶经》价值连城,无法用价值加以衡量。《茶经》对茶,对茶文化,对茶道的阐述之全,阐述之细,阐述之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
应该说没有《茶经》就没有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艺: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等五大环节,以及不同的泡茶方式,如煎茶,点茶,泡茶等。二是茶德。强调茶的道德品质,如“三德”即助消化,提神,助修行。三是茶礼:涉及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四是茶理:茶事过程中的规范与法度,包括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五是茶情:通过饮茶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六是茶学说:关于茶的哲学思想的理论。七是茶道引导:指导人们通过饮茶,达到精神层面的修养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1)
中国茶道分为以下四个流派:一是雅士流派:由文人墨客所创立,强调在品茗中,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艺术欣赏。二是禅宗茶道:受佛教的影响,强调茶与禅的结合,通过品茶参禅悟道。三是贵族茶道:起源于贡茶,强调权力和财富,由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等社会精英所推崇。四是世俗茶道:注意茶的享乐功能,追求生活中的愉悦体验。这些流派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共同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核心包括和,静,怡,真四个方面。
“和”代表的是和谐,和美,和气,和顺,和睦等,以和为贵,和谐平衡,是儒,释,道三教的共同哲学理念,强调在茶事活动中,达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和谐状态;和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灵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静”是中国茶道的不二法门,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平和,在茶事活动中,通过沏茶,赏茶,品茶,人们可以沉淀浮躁的心境,达到内心的宁静,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体悟道德。“怡”代表怡情和养性,包括身体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愉悦。在茶事活动中,使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自我满足。“真”是指诚实守信,不虚假,追求道之真,情之真,性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达到修身养性,表达真情,以及放松自我,达到内心的自由和真实。真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更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四种精神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茶道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宁静,愉快和真实生活的追求。
(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