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玲寄养在农民任子发家的亲情故事
余晓玲寄养在农民任子发家的亲情故事矫 海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六日,在富路镇富路村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九点多钟,任子发老大爷家的门口人越聚越多,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人脸面上显出狐疑的神色:“任大爷什么时候也没说过他有个北京的亲戚,还是个大干部!”
年轻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怎么会知道战争年代中的往事,除了从影剧里看到过战火纷飞中的亲人生离死别外,在生活中还是个空白处,又怎么能了解任大爷的心酸茹苦和在历史中的功绩?他只是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从战争年代中熬过来,在和和平平的今天里,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今天来探望任大爷的确实是一位大干部——中央劳动人事部计划局局长李重民同志。李重民的来访,将我们带入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九四六年六月,蒋介石从人民手中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发动了全面内战,把中国人民重新推向水深火热之中,东北三省,除哈尔滨市以外,大部分还没有解放。余建亭、李重民夫妇受组织派遣,来到富裕县分别任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和组织部长。当时,反动势力还十分猖獗。余建亭同妻子李重民,肩负建党、建政、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发展经济和参军支前等重任。偏偏在这时,二女儿逆时而生。在战争年代怎么抚养这个婴儿?真成了累赘。夫妻二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心忍痛割爱,将小女儿托扶给任子发。许多人劝任大爷不要收养这个女孩,怕招来掉头之罪。任子发看到这是父母官的根苗苗,扶养她长大成人是对党恩的一个报答,同时也是为余建亭夫妇解难。毅然决然地把刚刚生下五十天的孩子抱回了家。任家俩口把这个女孩当成亲生女,屎一把尿一把的侍候。二眯眯会说话了,不住地对着任家俩口喊着:“爸爸,妈妈!”任子发夫妇再累也将女儿抱在怀里亲了又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眯眯转眼长到了五岁。春节快到了,翻身的农民欢欢乐乐地迎接第三个翻身年。年货具备,只是没有鱼,这在农村中是一忌。任子发和妻子商量,到北河套去打点鱼。然而,这竟成了患难夫妻的生离死别。正当老任即将满载而归的头一天夜里,他爱人得了急病,只觉得眼前发黑,勉强把二眯眯叫醒,有气无力地问:“眯眯,你爸咋还不回来?”
“我爸打鱼快回来了。”二眯眯瞅瞅慢慢闭上眼睛的妈妈,问:“妈,你咋的了?”……一连问了几句,她妈妈不吱声,二眯眯急得哭喊起来,惊动了左邻右舍。当他们来到这屋的时候,老任的爱人已经离开了人间,只见二眯用两只小手正晃摇着妈妈的头,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伴随着哭喊声掉在了妈妈的脸上、衣襟上。
第二天,老任被找回来了,看见死去的爱人,和抱着自己大腿哭哑了嗓子的女儿,老任泪如涌泉……
出灵的那天,二眯眯带着白色的孝带,看着人们用棺材把妈妈抬走了,在地上打着滚哭喊着:“妈妈!妈妈!我想妈妈呀……”
孩子这凄声凄沥的号哭使左邻右舍、亲属们也都声泪俱下。
一连几天,二眯眯睡在梦里还连连喊着:“妈妈过年了……”老任听到这喊声,心如刀绞,泪水湿透了枕巾,有时在白天,二眯眯还抱着老任大腿,眼泪汪汪地问:“爸呀,我妈咋死了呢?”老任鼻子一酸,哽咽着说:“没……没找大夫治啊。”
二眯眯想妈妈日渐消瘦,一位区干部和不少亲友看到可怜的孩子和老任的艰难日子,就劝他,说:“现在咱们国家太平了,二眯眯的亲生父母在东北局工作,干脆给送回去吧。”听到这话,老任哪能舍得。可又一想,谁的亲骨肉谁不想?再说这孩子很聪明,若有文化高的人培养,将来能有大出息……想到这,他心一横,决定给送回去,苦果自己吃,让他们亲生骨肉早日团圆。
一天,老任借俩钱买块布,求亲属给二眯眯做套新衣裳穿上,瞅瞅二眯眯说:“二眯眯,今儿个爸爸告诉你,不让你跟我遭罪了,把你送回你亲妈妈那去。”“我妈都死了,还有什么亲妈妈,你骗我。”说着又放声哭起来……
不过几天,老任哄二眯眯说,领她到沈阳姨家串门去,她才同意了。当她爷俩冷不丁地出现在余建亭夫妻面前时,久想女儿的这对夫妻热泪模糊了眼睛……
老任把二眯眯送到余家的第二天,二眯眯就搂着老任的脖子,小嘴对着他的耳朵小声说:“爸呀,快回家吧,我想家了。”听到这,老任哪能止住泪,半晌说不出话来。为了免得二眯眯跟脚闹,一天深夜,老任趁二眯眯熟睡之机,细细瞅了瞅她那红润的小脸,泪水模糊了眼睛。他用手背蹭了两下,告辞了余建亭夫妇,乘上了北上的列车孤伶伶地回到了家中。
后来,两家音信中断了。
一九六八年,余建亭的大女儿余晓明下放到黑龙江省富裕县境内的一个驻军农场劳动。临来时,余建亭夫妻俩再三叮嘱女儿,说:“晓明,这回你去黑龙江,要细心打听打听抚养你二妹的恩人——任大伯家,打听到了给我们来信。”
晓明点头答应着。
当晓明进点后,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任大爷。老人听说二眯眯大号叫余晓玲,已经大学毕业了,又加入了空军……顿时,两腮喜泪象小溪一样流下来。
余晓明把任大爷的住址、近况告诉了父母和妹妹。很快,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飞到了任大爷家。打这,晓玲不断地给任大爷寄来照片、衣物。向老人反映她成长的情况。每年春节还能给寄来二、三十元钱,让老人买点适口的吃喝。
这不,前不久,晓玲的母亲李重民到黑龙江公出,又顺便到任大爷家来探望,并千里迢迢把女儿给任大爷老早准备的一套棉衣捎来了。以便酬谢人民的养育之恩。
任大爷双手接过崭新的棉衣,热泪流出了眼窝…… (作者 矫海)
注:该文原名为《人民啊,怎样酬谢您的养育之恩?》。原作臷于《富裕文荟》1984年10月1日第二版。题目是编者修改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