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信息网管家 发表于 2017-7-27 14:53:54

曝光“格斗孤儿”怎就成了一种加害? |


近日,一段被描述为“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两名小男孩在铁笼里面,进行着激烈的搏击比赛,而四周则聚集着围观叫好的观众。
网上热传的“格斗孤儿”视频
这样的场景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失学”、“童工”、“商演”等词汇,当你即将怒喷“黑心商人拐卖孩子赚黑心钱”时,你却不得不如鲠在喉——来自凉山的孩子们在视频中接下来说,虽然这里的生活很累、很辛苦,但“这边有牛肉、鸡蛋,在老家的时候只有洋芋。如果我回到家里,有可能干苦活,或者去打工吧。”


“这边有牛肉、鸡蛋”,“老家只有洋芋”,强烈的对比一出,很多人就倒向了选择格斗
回到老家也未必能上学,要干苦活,吃洋芋,或者又外出打工;待在格斗俱乐部,虽然训练也很艰苦,但“吃住穿,什么都有”,而且还吃得好,有钱拿,甚至有了人生目标——UFC金腰带。对于孩子来说,哪种才是想要的生活,不难做出选择。
于是,舆论就有了转向,有评论表示《有一种“解救”,其实是加害》。理由也很简单,视频中毫无疑问是失学儿童——两个都是14岁,一个入队3年,一个入队10个月,理论上都没有完成义务教育,而我国法律规定这些孩子必须要上学。既然视频曝光了,那地方教育当局就肯定会采取行动,凉山州教育局已经表示,这些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凉山,安排他们重返学校。论者表示,“可是,然后呢?没有然后。”“简单基于道德判断,把孩子们’解救’回家,好像是帮了他们,其实,只是把他们送回到更恶劣的环境,吃更差的伙食,干更苦的农活儿。”


《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强硬地为两个女儿的将来做出了选择

还有人举出今年大获好评的热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来进行对比,认为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同样是扭曲了孩子的人生,但因为是“为了孩子好”而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谅解;格斗俱乐部虽然涉嫌让孩子失学、利用孩子赚钱,但同样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就不能谅解他们呢?
据报道,这家名为恩波格斗俱乐部的组织,从第一批的30个孩子到如今的上百个,恩波俱乐部已经“收养”过40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多失去双亲或生活失去依靠,生活与格斗手套绑在一起。引发质疑后,俱乐部对“失学”“商演”乃至敏感的收养程序方面都进行了辩解,能否应对相关部门的调查尙不得而知,但格斗俱乐部在视频中既然未遮遮掩掩,大概还真是因为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甚至相信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吧。
话题君以为,以上这种想法——“解救孩子其实是加害”——不说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也是有很大问题的。问题有二。
首先,这种想法强调孩子面临的是一个“二选一”难题,但却把他们认可的选项过于美化了。事实上,格斗俱乐部带给孩子们的选项,跟《摔跤吧!爸爸》里面是不同的。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即便是极大程度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肯定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基于这种对亲情的信任,所以人们不需要对爸爸为孩子做出选择有过多的批评,但格斗俱乐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呢?并没有相信俱乐部是“为了孩子好”的足够依据,曝光这一事件至少有助于搞清楚里面是否存在利益链条。再者,里面的总教练恩波实际上就直说了,金腰带和第一名只有那么多,打不出来就只能回去,而孩子们却在憧憬UFC金腰带,这种选择的前景是否虚幻,长远来看对孩子有多好,也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


格斗俱乐部的创始人说的也很现实,格斗这条通向未来的路其实也很窄
其次,真的只能“二选一”吗?就不能不让孩子贫困,也不让孩子失学上演吗?当然有人会攻击这是纸上谈兵,但对于公共讨论来说,实际上这就是真问题。《摔跤》中的爸爸,让孩子练习摔跤,是因为他看出在印度的国情下,这是通向对孩子有利、对国家、社会有利的唯一选择,从结果论来说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选择,但不代表对于凉山的孩子没有别的道路。我们的政府能力在壮大,我们可以要求政府、监督政府做出更多,尤其是落后地区要把财政向教育、向扶贫方面做出更多倾斜,在执行上做得更好;另一方面,社会救济、私人救济的能力也在壮大,即便媒体的曝光、机构或私人的救济不能普惠到每一个人,但能帮助一个也是一个,让孩子能够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至少完成义务教育。
所以,话题君在此要为“曝光”辩解——并不是任由格斗俱乐部给孩子吃牛肉、吃鸡蛋就一定是好事,这并不足以称之为一个理想的状态,整个社会需要通过曝光以及后续的讨论继续推动这一议题,来尝试更好地解决。“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足够的教育”,这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铁则,不应该有任何例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曝光“格斗孤儿”怎就成了一种加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