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人物----韩忠生
韩忠生(1945— )
韩忠生,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学特级教师职称,1945年11月18日生于山东省滕州市。1972年3月参加工作,1977年8月入党。曾任黑龙江省富裕县绍文乡共兴学校校长、绍文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4年9月至2006年12月任富裕县农业技术高中、农村成人中专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5年11月组织上找他谈话延迟退休,2006年5月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但仍然要求他留校担任顾问,直到2008年才正式离开他亲手组织创建并热爱的学校。
初露锋芒
韩忠生天资聪颖,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成绩突出。1960年,韩忠生在山东原籍参加全县小学升初中考试中,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初中三科平均分比全县第二名高出34.5分。1963年7月,初中毕业后报考济宁市卫生学校,因家庭出身问题而未被录取。同年8月15日,只身离开故乡来到黑龙江省富裕县绍文公社共兴大队落户务农。1969年任生产队会计,1972年3月被推荐到本村小学任民办教师,担任四、五年级复试班语文、数学教师,同年9月兼任共兴小学校长职务。
共兴村地处偏僻,共兴小学只有一栋夏天漏雨、冬天进雪的教室,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在全乡倒数第一。建校19年多,全村没出过一个高中、大中专学生。韩忠生进校后,一面承担起毕业班的语文、数学任务,一面整顿学校秩序,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韩忠生所教的毕业班在1972年末的全县小学升初中统考中,取得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韩忠生同时办好学校的小农场,并指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小农场的生产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小农场的育人、创收和为农业生产示范服务的作用。经过3年的努力,共兴小学成了全乡、全县、全地区的先进学校。
1975年接待嫩江地区农村教育现场会,共兴小学被树为全地区的标兵学校。1976年,学校建起了砖瓦校舍,开设了初中班,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乡初中班之首,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考入县实验中学和中专学校。
1976年,韩忠生参加了全县民办、代课教师整顿统考,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1977年韩忠生在嫩江地区教育现场会上,介绍了办学经验,该校被树为小学的先进典型,地区教育局向全地区教育战线提出了全区“中学学龙江一中小学学富裕共兴”的口号。1978年,韩忠生参加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次教育工作暨先进表彰大会,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
1979年,韩忠生考入黑龙江函授广播学院中文专科班学习,于1982年2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毕业证书。
担当重任
1982年5月,韩忠生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同年8月,调任绍文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绍文中学是全县乡镇中排名靠后的老大难单位,6年内换4任校长,学生食堂、宿舍、厕所倒塌不能使用。与学校相距30多里的学生也只能每天通勤。下课时几百名学生只好使用附近居民的厕所。师生思想混乱、情绪低落,毕业班在全县的中考成绩很低,连续几年没有一个人能考入县实验中学和中专学校。致使很多学生辍学或转向外地。学校小农场荒废,学校负债3万多元。冬季由于买不起取暖煤,让学生每天从家带烧柴为教室取暖。韩忠生从上任起,就吃、住在学校,不分昼夜,谋求治校方法。他首先从抓教学质量入手,整章建制,使教学工作很快走上正规,同时,他亲自任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率先垂范带领师生克服各种困难修复了厕所,建起了学校围墙,搞好校容校貌建设,抓好小农场的管理。并争取乡政府援助,新建了学生食堂和宿舍。经过两年的努力拼搏,在1984年的全省中考中,绍文中学毕业生的语文统考成绩夺得全县城乡中学第一名,外语、政治两科也进入全县前三名。当年考入县实验中学6人,考入中专学校2人,考入齐齐哈尔民族中学1人。创绍文中学中考成绩最好纪录。同时,校办农场也取得很大效益,除还清了陈欠,还结余现金4万余元。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声誉大大提高。学校被表彰为“全县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全县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学校”绍文中学开始进入建校20年来的最好时期。
创造辉煌
1984年9月,韩忠生调任富裕县农业技术高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学校设在富裕县城南哈川火车站西侧的原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废址上。9月初,第一拨来到这个学校的是韩忠生和总务主任朱云清,迎接他们的是几栋淹没在一片枯黄高草中的、缺门少窗的土房。学校远离县城,办学经费缺乏,与当时全省64所县办农技高中相比,条件最差。韩忠生不惧艰难,铲平高草,安装门窗,修复用电线路和电话线路,不分昼夜,拼命苦干,身体支持不住了就靠打点滴维持,脚骨砸折还坚持在工地上。他们终于在开学前创造出了一个适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1984年11月1日,学校迎来了首批13名教职工和46名学生。天气已经寒冷,韩忠生努力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开始了边建校边上课的艰难历程。开学后大搞校容校貌和实习基地建设硬是在78公顷的土地上建成了一个花园式的学校。
农业高中开学后,摆在韩忠生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农业技术高级中学要走向何方?他在寻找着办学的出路和方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高考刚刚恢复不久,家长期盼的是孩子上个正规高中后考上个大学或者中专,走出农村来改变孩子的面貌。而农业高中注定是为农村培养人才的地方,还要回到农村去,总觉得读农高没出息。
但是,农高就是有别于其它高中,农高的学生来源和办学宗旨决定了必须面向农村招生,面向农村培养毕业生。
韩忠生在这个两难中寻求着学校的出路,而且他坚定:要办出最好的学校,既满足于学生的理想,又能解决农村需要的人才,叫学生有最大的受益。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信誉,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和社会地位,韩忠生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农职教育的办学路子。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搞好教材、教法改革。从而建立了一套“教学育人、科学试验、增产创收、示范服务”的办学新体制,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双过硬,整体素质高,毕业后成才快,学校还让各有追求的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学校高考成绩年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3名,在齐齐哈尔地区位居榜首。他们还充分利用学校强大的科技实力开展好为工农生产第一线的科技服务活动,从而增加了工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使全县广大人民受益。
办好学校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韩忠生带领师生边学边走向社会宣传农技高中在振兴地方经济中的重大作用,向人们展示办学实力和成果,从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到校视察,并给予大力支持,拨给学校的经费达1300多万元,居省同类学校之首。
建校后的第八个月,学校接待了全市现场会,进入全市先进学校行列;1988年,即建校后第四年,学校接待了全省农职教育现场会,受到省政府表彰,从而进入省先进学校的行列;1990年,学校接待了全国农职教育现场会,被与会领导和专家誉为“办学水平在全国堪称一流的名星学校”。当年学校晋格为黑龙江省甲级学校;1991年,学校荣获“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称号,开始进入全国先进学校行列。
在全省其他63所县办农技高中因无生源相继消失的大环境下,韩忠生领导下的富裕县农技高中、农民成人中专却一枝独秀。优异的教学质量和丰硕的办学成果吸引了省内外的青年学子,连吉林、内蒙古等地的学生也千里迢迢来此求学,学校生源爆满,突破千人大关。学校创造的“富裕农高办学模式”和“富裕农高现象”被国家和省市领导、专家推广到全国各地。山西、云南、吉林等地参观考察团组络绎不绝来这里取经学习。2005年,学校又获得国家表彰,被国务院7部委命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韩忠生带领师生把学校送进“全国重点职业学校”的行列,并获得补助全国重点职业学校的专项款530万元。
学校满载荣誉。建校以来,学校共获得县以上奖励136次,其中国家级奖励2次,部级奖励3次,省级奖励15次。现在富裕县农技高中、成人中专已成为全国的名星学校,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
韩忠生满载荣誉。他挚爱农职教育,现身农职教育,在县农业技术农村成人中专校长的岗位上,22年如一日,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开拓进取,带领师生从几栋泥盖平房起步,把学校建成楼群耸立,设备齐全,环境优美,占地98公顷达到国家一流水平的农职学校。由于办校成果突出,学校升格为“全国重点职业学校”农业部、教育部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韩忠生也因其卓越贡献,被县委选为县政协委员,被命名为黑龙江省专家型校长,黑龙江省省北片农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科研优秀实验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校长”、“黑龙江省‘十佳院校长”、“黑龙江省先进工作者标兵”、“齐齐哈尔市特等劳动模范”、“齐齐哈尔市优秀教师标兵”、“齐齐哈尔市师德标兵”、“富裕县‘十佳’公仆”、“富裕县劳动模范标兵”、“富裕县先进工作者标兵”等称号。受县以上奖励达81次,其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等报刊和各级电视台多次报导,并载入《播种未来》、《跨世纪英才》等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