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福海 发表于 2017-10-21 14:49:28

富裕人物----赵修身

赵修身
(1918-2002)

赵修身,1918年3月5日出生,辽宁省新民县人,1946年在宁年制酒厂参加工作,后曾任会计、生产股长、培菌员、化验员、车间主任、技术员、工程师、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等职,对白酒酿造及微生物机理方面有深入研究。自1972年起曾兼任富裕县政协副主席。
赵修身一生致力于富裕老窖的酿制、研发与改进,富裕老窖酒、琼酒、真珍酒、金龟延寿酒、童鸡风衣酒的研制使企业享誉海内外。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科学锲而不舍的追求、对晚辈孜孜不倦的教诲、笃实好学的精神,为历代老窖人树立了榜样,被誉为“富裕老窖之父”。
爱上制酒、成就一生愿望
赵修身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他幼年时期只读了短短四年私塾。懂事的他少年时代务农、学着做生意贴补家用。20岁时因家境贫寒独自投亲来到黑龙江。先后在甘南、北安等县做过医、药学徒及杂货店员。
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946年赵修身来到富裕县,在早期的宁年镇同源涌烧锅当店员,同年,同源涌烧锅更名“宁年制酒厂”1947年收归国有,后改为富裕制酒厂。在此期间,他始终秉承“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信念,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
1950年赵修身受上级委派到省行政干部学校深造学习,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56年黑龙江省推广烟台制酒经验,在赵修身的主持下富裕制酒厂出酒率提高三分之一。同年,富裕制酒厂创建了化验室和培菌室,赵修身成为富裕老窖第一任化验员和培菌员。他在工作中总结了酿酒工程的“十六字真经”在白酒行业推广,用科学指导生产,在当时创造了二斤粟料出一斤酒的新纪录。
赵修身1958年被调到县工业局工作,主管化工及食品生产等技术工作,试制出胱氨酸、酶制剂、乙醚、三碘甲烷等30余种新产品。
1959年调富裕县工业科做技术工作主抓两个化工厂的技术工作,后调绍文公社工业厂从事制糖、制酒工作并主抓建立了一个酱油厂。
196年调回县酱菜厂做技术工作,在此期间改进无盐发酵酿造酱油,实现了“三不用”,即不用盐酸、不用化纤、不用酱色,扔掉了所谓的化学油。创出了酿造食醋的八项革新技术,实现了“三个十二”,即发酵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十二天,从每斤高粱产标准醋七斤增高到十二斤,醋醅总酸达到12个。嫩江地区在富裕县召开了现场会议,并在富裕举办了全区培训班,由赵修身给讲课,为地区培养了酿造酱油和酿醋的人才。赵修身撰写了4万余字的讲义,印发全地区。为全区提高生产率、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
1963年因工作需要赵修身调回到富裕县制酒厂,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技术副厂长等职务。1964年白酒行业推广了通风制曲新技术,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为此地区轻工局在富裕举办了通风制曲短训班,赵老再次撰写了2万字的讲义印发全地区,为推广经验铺开了道路。此外,赵修身曾几次应邀去北安、拜泉、克东、泰来、伊春等市县,帮助兄弟厂解决了不同的技术难关。
1965年,赵修身从一本外国资料上查到关于植酸可以使微生物产酶率提高1-3倍的信息,他义无反顾的开始了对植酸的研究。当时国内基本没有关于植酸的资料,他搜集关于植酸的书籍资料就花了近四年时间。曾多次写信到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询问关于植酸方面的信息,信件如石沉大海。一位热心的同事在上海咨询了多个研究所和书店,最后在上海试剂二厂找到一丝线索。半年后从上海寄来100克植酸。他倍感珍惜并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植酸用于制曲,提高糖化率23%;用于培养酵母,提高细胞数50%;用于制酒提高酒率5%。在那场人人自危的政治旋涡中,他夜以继日,甚至春节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在黑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成功地解决了植酸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受热分解的问题,并亲自制出了低价高效的粗植酸浸提液,代替了价格高的植酸。从1965年第一次接触“植酸”这个名词到《植酸的研究及应用》5万字的论文截稿,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填补了国内关于植酸研究的空白。
1976年赵修身开始了“抗菌素在酿酒工艺中的应用”的研究。在自然界中,有益菌和有害菌是共存的。在酿酒发酵过程中,有害菌的新陈代谢消耗原料中的淀粉等物质,从而降低了出酒率降低了酒的品质,抑制杂菌生酸是酿酒工艺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他运用青霉素的杀抑菌有选择性特点展开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青霉素对革兰氏阴阳性产酸细菌均有抑制杀伤作用,而对酿酒有作用的曲霉菌、酵母菌均无害。继而在制酒生产工艺中,按每克物料加入青霉素一个国际单位的计量试验,发酵结果表明单位生酸量从对照的1.1降低到0.2,从而使酒精生成量从对照的6.0提高到7.2。产酒量提高20%。在培养酵母时,在每毫升醪液中加入青霉素一个国际单位,酵母细胞数成倍增长。用青霉素在酿酒工艺抑菌控酸提高出酒率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酿酒行业上的又一项空白。
见贤思齐、立志搞优质酒
1972年,赵修身参加了黑龙江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在宾县召开的北方八省区重点白酒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的用纤维酶制酒会议。会上,有的酒厂将研制的瓶装优质酒带到会上让专家品尝。不仅赢得专家的好评,还使企业一时名声鹊起。
赵修身耳闻目睹此情此景,见贤思齐,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尽快甩掉工厂几十年只生产散装白酒这一品种单一的帽子,研发优质瓶装酒,为地方经济腾飞做贡献!回到工厂后,赵修身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优质瓶装酒。”他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赵修身知道,搞优质酒可不是开玩笑,要有好水、好菌和好技术。面对当时的条件,赵修身明知道困难重重,但他充满信心。
没有粮食造酒,就用麦麸制曲。大块曲生产周期要30天至40天,而赵修身用麦麸制曲只用28个小时。一些名酒的料、曲比例大都是曲量大于料量,而赵修身只用20%的曲量。论价钱,麸曲仅为块曲的三分之一,节约了粮食,降低了成本。
曲子做成了,泥窖怎么办?面对又一个难题,赵修身在中国科学院要5只“92376”五种生香酵母,筑起了3个泥窖。从第一道工序培养微生物开始,到最后一道工序发酵制酒,几十道工序都是赵修身自己亲自动手完成。他不仅仅当酒生产车间主任,还兼培菌员、技术员、化验员于一身。从麦麸中提取植酸,使植酸成为酵母的增殖剂、曲酶的激活剂、制酒发酵的促进剂。特别是培养微生物,这些“小精灵”是需要特护的,30分钟内不适应的温度,就会全军覆没。
那些日子里,赵修身一面组织车间的生产,一面研制优质在研究植酸应用的后期,赵修身?而不舍地研发酿造“饮时不刺喉、饮后不上头”的优质白酒。他曾五下江南,走遍全国各大名酒厂,博采众家之长,经过反复酿造、试验及改进,终于以一套新的工艺方法使用麸曲制出了浓香型酒——富裕老窖酒。
1973年,他研制的瓶装酒问世。当时定名为“嫩源香”。这批酒拉到省城请专家签定,一个月后,从省城传来消息,“嫩源香”经省有关部门推荐,在东北三省第十届评酒会上评为优质酒。
1973年12月31日,经专家建议,“嫩源香”改为“富裕老窖”,并开始批量生产,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富裕制酒厂迅速发展的拳头产品。
1975年,在东北三省第十一届评酒会上,“富裕老窖”再登榜首,是会上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的七个酒种之一。专家们一直评价:“芳香浓郁,甘冽清爽,回味较长,尾子干净。”而“尾子干净”的评语则为该酒所独享。这一年,赵修身晋升为工程师。此后,又被提拔为副厂长。
1978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全省白酒业两次“拔状元”,“富裕老窖”荣获一次第一,一次第二的佳绩。同年,“富裕老窖”被省政府命名为“地方名牌产品”。1980年和1984年,“富裕老窖”蝉联省优质产品奖。获得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全国优质白酒精品。第58届全美商品博览会金奖。
自“富裕老窖”问世后,先后获得地方、省、国家以及国际金、银、铜等奖项30余次。省内外喜爱品酒的人都以能喝到“富裕老窖”,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都以有一瓶“富裕老窖”为幸事。
时任黑龙江省轻工研究所所长的刘春宪出访日本时,特意带了几瓶富裕老窖酒送给日本友人品尝。日本协和发酵公司技术部部长栗源一夫饮后挥笔作诗:
特技白酒天下名,
千里飘香隔海闻。
畅饮桂花精神振,
再见樱花又想酩。
1983年企业取名富裕老窖酒厂后,赵修身兼任总工程师,
1988年被授予高级工程师。
秉承"精勤"、靠科研促发展
在赵修身的家里,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精勤”两个大字。这是原黑龙江省省长、著名书法家陈雷亲书赠送的,它是对赵修身做人做事的真实写照,更是赵修身的座右铭。
赵修身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基础的人,从这个文化起点开始,致力于酿造学的研究。几十年如一日的进行多学科、多领域文化知识学习,自学现代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酿造学、酶学等4门大学课程以及近30本正规大学教材,还自修了日语,走出了“手抓鼻子闻”的传统酿酒方式,靠的就是“精勤”。他工整详细的纪录了90多本近600万字的学习心得笔记,这要有多么顽强的毅力!需要多么勤奋的耕耘!
在全省微生物学年会上,赵修身发表了《醋酸工艺八项新技术》,在《中国食品工业》上发表了《用甜菜做培菌基》,在《黑龙江发酵》和《酿酒》上发表了《抗菌素在酿制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应用》、《植酸的研究与应用》、《磁处理优质白酒加速新酒老熟》5篇技术论文,为我国酿造业填补了5项空白,这些具有很高影响的专业性论文分别获得省、市、县科研成果奖。
赵修身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并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耄耋之年组织起草《富裕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厂志》,以饱满的热情带领编委会的同志们查阅大量档案资料、走访曾在企业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历经三年,至千禧之年编撰完成了近200页的厂志,为弘扬、传播老窖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不断创新、致力开发新品
随着富裕老窖出世后解决了富裕县生产单一散装白酒的历史,使富裕老窖芳名远扬。但赵修身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瞄准了生产高、中、低档系列化产品生产。于是他开始研制新品种。
赵修身认为,在一个大型制酒企业,仅仅靠一种品牌立足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人有我有,人无我有,创造特色,生产精品,适应市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琼酒研制成功。他与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一种既有浓香味道又有酱香的优质酒,兼香型酒—琼酒。琼酒以他特殊的香味和口感走向了市场,中低档价位,消费人群适中,成为富裕老窖的又一张名片,受到了顾客的喜爱。由此,琼酒也赢得了多个奖项。
金龟延寿酒问世。赵修身在外出考察时,了解到南方岳阳洞庭湖的“君山”上的金龟闻名天下。中医书记载:金龟全身都是药,能治疗多种疾病,可以起到其它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滋补功效。赵修身用君山出产的金龟为主要原料,辅以10余种名贵药材,用科学的方法研制出了高级补品—“金龟延寿”酒,受到国内外饮者的欢迎,每次对外交易会都批量订货…
赵修身后来研制了真珍酒、童鸡凤衣酒等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
多年来,赵修身自主研发了高、中、低档五大系列,以“富裕老窖”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系列,以“富裕春”酒为代表的芝麻香型系列,以“金龟延寿”酒为代表的滋补酒系列,以“琼酒”为代表的兼香型系列和以“富裕白酒”的清冽型系列等50多个品牌的富裕老窖系列酒。
富裕老窖酒厂也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量由1946年年产10吨的小作坊发展到年生产几万吨的大企业,设备由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拥有现代高科技生产设备的现代化企业,由名不见经传发展成为全省五大制酒企业之一,由为社会做出点滴贡献到成为全县财政支柱企业。这些,无不与赵修身为富裕老窖酒厂的贡献息息相关。
自1972年起,赵修身曾兼任富裕县政协副主席、富裕县科协副主席、富裕县食品协会理事长、富裕县人大常委、富裕县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富裕县科技人员晋升委员会副主任、富裕县科技成果验收委员会副主任、富裕县老干部咨询委员会科技组长、齐齐哈尔市经济技术开发中心顾问、齐齐哈尔市政协常委、齐齐哈尔食品学会副理事长、齐齐哈尔龙沙现代技术应用研究所总工程师、原嫩江地区标准计量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发酵》杂志社编委、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微生物学会会员、齐齐哈尔市酒类质量监督检查站站长等十六个职务。
由于赵修身为党和国家做出突出贡献,1980年至1986年三次被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及“劳动模范”。1986年被市人大授予“齐齐哈尔市特等劳动模范”1985年被齐齐哈尔市总工会授予“自学成才标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裕人物----赵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