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人物----石发
石 发(1944一)
石发,1944年出生于富裕县忠厚乡长安村,1965年入伍,复员后,历任忠厚乡中学主任,乡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富裕县委农村工部部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政府副县长,克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泰来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富裕县政协主席。石发先后获得了全国抗洪模范、五一奖章,并受到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与政治局常委亲切接见。
1993年,石发出任国家级贫困县——泰来县县长,1996年任县委书记。泰来县位于内蒙自治区和吉林、黑龙江省交界处,境内贯穿一江五河,国堤总长160公里。1998年6月27日,泰来县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县委、县政府立即把抗洪抢险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抽调20多名副县级领导、50多名局级干部分片包段深入抗洪一线,靠前指挥。当晚10点,石发在江北指挥部办公室,召集指挥部成员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连夜主持召开全县抗洪防汛紧急会议。由于已接到嫩江、绰尔河、二龙涛河上游的汛情报告,使会议的气氛异常紧张。在全面分析了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不利因素后,针对全县特别严重的10段15公里险工弱段后发果断提出了“一披、三防、一加高、四到位”的科学应急对策。一披:就是在迎水面堤坡上披塑料,防止洪水冲刷江堤;三防:就是防风、防浪、防渗透,把防汛与防风防浪同时考虑;把备土加高与防漏、防渗透同时考虑;一加高:就是按确保142米的抗洪目标,把国堤普遍加高80厘米。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投入,保证领导、人员、车辆、物资到位。听了这周密细致的方案,与会人员的心托了底儿。石发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要知难而上,保住家园,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会后,指挥部成员连夜奔赴各险工弱段。全县3万余民工、1000余台机动车立即投入到抢险第一线。石发连夜赶到特力莫、依布气大堤查看险工弱段,指挥抢修。
1998年7月3日,嫩江干流一号洪峰到达泰来县境内,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果断决策、周密部署,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十几个昼夜的奋战,洪峰顺利通过,百余公里国堤安全渡汛。
1998年7月26日,嫩江第二次洪峰接踵而至,境内的绰尔河、二龙涛河连续告急!沿河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洪峰到达绰尔河扎泰联防段时,二龙涛河水位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泻入泰来境内,面对严峻的险情,石发立即组织临近7个乡镇6000余人、800多辆机动车,分赴绰尔河扎泰联防段和二龙涛河大堤上。石发立即赶到扎泰段现场指挥,对险工弱段采取了打桩、桩上编柳、底部码袋等办法;终于堵住了月牙泡200余米长的渗水险段,确保了绰尔河、二龙涛河无一处渍堤决口。当天深夜,泰来县接到水利部松辽委转发的兴安盟防汛指挥部的内部传真电报,得悉兴安盟将放弃对扎旗境内47公里堤段的消息,石发连夜紧急部署。次日早7时,县委、县政府调集了平阳、四里五等8个乡镇的25000余人、2000余台机动车奔赴小绰尔河,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奋战,在四里五乡七孔闸至江桥豆海村长达42公里的小绰尔河堤坝上,筑起了第二道防线,避免了客水入境,保证了百万亩良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月27日,嫩江第二次洪峰紧接着袭来,由于上游雅鲁河、绰尔河洪水相继泄入嫩江干流,致使嫩江干流再次形成特大洪峰。7月27日晚,石发连夜部署了迎战嫩江洪峰的任务,立即组织沿江六个乡镇出动群众9600多人、机动车700余台,昼夜抢修险工弱段。由于指挥坚决、措施得力,经过干部群众几昼夜的连续奋战,再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的侵袭。
8月6日,嫩江第四次洪峰到达泰来境内。这次洪水达到500年一遇,以泰来20年一遇标准的沙基沙坝,是难以抵挡的,159.32公里国堤险情不断,险象环生,防汛形势更加严竣,抗洪进入了刻不容缓的关键阶段!石发立即召开县防汛指挥部紧急会议,果断提出:舍局部保重点堤段,死看死守万家圈子、特力莫和依布气大堤,迅速组织群众疏散转移,决不能淹死一人的紧急部署。一声令下,泰来抗洪军民众志成城、保卫家园的万家圈子大堤保卫战和依布气、特力莫大堤保卫战打响了。倾刻之间,20000名民工、1000余台机动车完全投入抗洪抢险战斗。8月10日晚11时,嫩江50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猛烈袭击托力河乡百里长堤,咆哮的洪水铺天盖地灌进托力河乡,5个村被淹,8000多名群众被水围困。危急时刻,患病正在打点滴的石发书记闻讯后,立即拔下吊针,冒着特大的暴雨,连夜前去疏散群众。他拄着拐杖趟着没过膝盖的洪水,逐户动员灾民马上撤离,看着不愿意离开家园的群众,他含着热泪对大家说:“乡亲们,请你们赶快撤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天洪水冲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我们一定要保住生命,有共产党在,明天我们会再建设一个更好的”。村民们被眼前这位白发苍苍拖着重病的县委书记感动了,积极配合营救人员主动撤离。石发又与上级紧急联系,驻齐某部500多名战士冲上来了,省武警总队调集了20余条冲锋舟、橡皮艇,沈阳空军出动了直升飞机进行紧急大营救。在他的亲自指挥下,经过一昼夜的紧急疏散,救出了所有被国群众,8000名群众安然无恙。8月12日,泰来县特力莫和依布气大堤全长6.5公里,是嫩江干流泰来段的薄弱环节,这两个堤段能否保住,直接决定齐齐哈尔市的安全。特力莫和依布气大堤出现险情,石发立即组织调集8000民工,解放军某部“老虎团”600多官兵,5000台机动车、机船145只上堤抢险。
8月13日,关系到三省七县近百万人口安全的万家围子大堤突然出现险情,石发正在江北指挥防汛,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顶着滂沱大雨,奔赴现场,他冒着随时都可能滑入洪水中的危险,趟水来到大堤上,勘察险情,他立即与指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消险方案,果断决定采用塑料布披护迎水面坝坡,在坝基上普遍加高子堤1米。然后,他留在大堤上指挥抢险,一边指挥,一边和民工一道码袋子。在广大抗洪干部群众的昂扬斗志和强大攻势面前,万家围子大堤保住了,泰来县城免遭了被洪水淹没的厄运。
8月14日,特力莫和依布气大堤再次发生严重险情,背水面坝基出现大面积滑坡现象,严重威胁着齐齐哈尔的安全。在紧急时刻,石发迅速与市防汛指挥部联系,调集了14台大卡车,紧急运送沙石,护坡加固。果断采取了扣大锅、铺无纺布等办法,在长达18公里,近10处的险工弱段上筑起了抗御洪水的坚固防线,有效地遏制了险情的继续发展,使严重的溃堤得到了控制。在他的精心部署下,经过8000多抗洪军民三昼夜的浴血奋战,特力莫和藏布气大堤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使齐齐哈尔市避免了洪水的洗劫。
在全县抗洪抢险60多个日日夜夜,石发拖着疲惫多病的身体,一直坚持战斗在抗洪第一线。洪峰到哪里,他就指挥到哪里;哪里发生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完全把个人安危直之度外。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几口凉干粮,抢险中他常常连续几天彻夜不眠。人们不知多少次目睹这位年过半百、一头白发的老书记,不顾患有严重的腰间盘脱出症的病躯,拄着木棍步履蹒跚地走在泥泞的大堤上查看险情。在抗洪抢险的最紧关头,他曾连续七昼夜往返在大堤上、干在大堤上、指挥在大堤上,任谁也拖不下去。由于连日的过度疲劳,他患上重感胃,高烧39.8度,嗓子哑了,说不出话。同志们功他去医院治疗,他坚决不下堤一边打点滴,一边指挥抢险,说不出话,就打手势,用笔写,通过指挥部工作人员传达指示。整个防汛抗洪期间,他白天指挥抢险,夜晚研究对策,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他身子累瘦了,晒黑了,病情加重了,始终不变的是他那坚毅的目光和誓与洪水奋战到底的决心。面对肆虐的洪水,他带领全县人民与洪水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以实际行动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光挥形象。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的正确领导和解放军、武警部队的支援帮助下,使泰来县战胜这次特大洪水,实现安全转移灾民的预定目标,创造了转移19.6万人口无一伤亡的奇迹。洪水过后,以石发为首的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全县开展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提出了“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号召,对灾民衣、食、住、医、学做出了部署。在解决灾民住房上,为了让灾民能够安全越冬,石发利用有限时间,亲自动手设计出了半地下室简易越冬房(地窖子),亲自指挥施工。地窖子花钱少,解决了灾民越冬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省市领导人认可和赞誉。遭受洪水袭击的15个乡镇,有270余所小学被淹。石发本着“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想方设法保证灾4万多中小学生如期入学上课,入学率达97%,实现了他对朱?基总理的庄严承诺。
9月28日,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石发作为黑龙江省抗洪标兵光荣的参加了大会,荣获全国抗洪模范称号,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及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6位常委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同时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奖章。
在抗洪期间,石发没有忘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家乡富裕,9月6日晚7时,在富裕县抗洪抢险赈灾义演晚会上,石发带着对富裕家乡的挚爱和对灾区群众的深情,动情地说:“我是富裕人,是农民的儿子,家乡受灾我的心里十分难过,我刚从泰来抗洪救灾前线赶来,代表泰来县委、县政府为富裕县捐献救灾款1万元,我个人为家乡捐款2000元,祝两县人民否极泰来、共同富裕”,全场顿时掌声响起,经久不息。2001年石发放弃了在市里工作的机会,主动向组织申请回到富裕县任政协主席。退休后,担任县革命老区促进会会长,继续为家乡做贡献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