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福海 发表于 2017-10-21 14:59:21

富裕人物----杨积海


                                                 杨    积    海
                                                                     (1949-1990)

      杨积海,1949年5月14日出生,黑龙江省富裕县人,生前系富裕县富海镇五星村农民兽医员。1990年7月5日在引嫩河为抢救落水学生牺牲。1992年1月18日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92年5月25日,中共富裕县委第八次常委会议作出在全县广泛开展向革命烈士杨积海同志学习的决定。7月11日,富裕县委、县政府在富海镇召开了“纪念革命烈士杨积海同志牺牲两周年大会”,县委常委、副县长田继山代表国家民政部向革命烈士杨积海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纵身一跃树壮举


      1990年7月5日,下午1时许。引嫩河上,风大浪高,水流湍急。王春洁等5名学生在河边玩耍。她们说笑着,嬉闹着,上船游玩。当5个女孩刚刚上船,尚未坐稳时,小船被突然拍来的浪头一下冲向河心,猛然翻沉,5人一起落入水中。一时间,“救人哪,有人落水了!”急切的呼救声在河畔、村头回响。
      此时,杨积海刚挤完牛奶,正准备去南地铲地。听到喊声,他急忙跨上自行车,向河边疾驰。为了争取时间,他骑到沼泽地旁,扔下车子,抄近路跑向出事地。沼泽地水没脚踝,坑坑洼洼,杨积海拼命地奔跑着,一口气跑了400多米,到了岸边,他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当听到还有3名女孩没入水中未能上岸时,他顾不上喘口气,来不及脱下长裤,甩掉上衣就跃入河中,一个猛子向河底扎去。在瑞急的河水里,他一次又一次潜入河底,费力地寻找着,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他已经精疲力竭。但当他看到孩子妈妈那泪眼模糊的瞬间,听到孩子亲人悲痛欲绝哭声的一刻,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危,只想着赶快争取时间挽救孩子们年轻的生命。他又深呼了一口气,再一次向急流冲去。在离岸边十几米远的地方,终因体力不支,被大浪卷入水底。他顽强地浮出水面,又被无情的恶浪打入水中,从此再也未能浮出水面。
      年仅41岁的杨积海,以舍己救人、英勇献身的壮烈行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一段他最崇敬的青年英雄们曾走过的旅程。
      五星村,富海镇闻讯赶来的人们,黑压压站满了河坝两岸。村上组织了六条船、几十个壮劳力,不停地打捞着。乡亲们不相信水性很好的杨积海就这样去了,他们眼巴巴地盯着水面,期盼着积海会如往常一样笑着出现在大家面前,像往常那样,帮他们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第二天,他的遗体找到了,他依然向往常那样平静安详。好像累了、睡着了。


                                                             因故辍学侍双亲


      1965年杨积海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克山萌芽学校农医专业。在学校读书深造期间,他时刻以英雄为榜样,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不仅农医专业成绩优异,而且广泛涉猎政治理论、音乐绘画等学科,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锻造自己的机会。就这样两年多的校园时光在紧张忙碌中匆匆而过,此时还有半年就将圆满毕业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可是家中的一封来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父亲突患重病瘫痪在床,母亲由于精神剌激,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面是自己梦寐以求难以割舍的知识殿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完美规划,一面是渴望自己早日回家照顾的父母双亲。在万般无奈之下,最后他还是忍痛选择了退学返乡侍奉父母。期间学校多次派人来家了解情况,希望他能回校复学,但面对家中的实际,他已别无选择。
      杨积海的学生时代是在全国上下学雷锋的热潮中度过的。雷锋公而忘私的高尚共产主义品格,在他纯洁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学生时代就随身携带的小本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15个光彩照人的名字。在这里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如果说,少年时代的杨积海,还只是做着英雄梦的话,那么成熟起来的他在以后的20多年里,走的就是青年英雄们共同走的路。
      学校文化知识的积累,为他在日后回乡务农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影响和带动村民移风易俗、扩展业余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每到农闲他家就成了村里文艺活动聚会点。期间他参加了齐市歌手大赛,以一曲《我爱我的黑龙江》获得了评委的好评:参加了《明月岛诗会》用诗歌赞美黑土地和他挚爱的父老乡亲。


                                                                科技致富带乡亲


      杨积海改革开放前是村里的五好社员。承包后是村里的致富能手。酷爱书籍,每次进城办事,书店是他必到的地方。有一次,因为在书店看书着了迷,误了中午的火车,他干脆看了一下午。在回家的火车上,他专心看书,被小偷偷走了190元钱,也浑然不知。杨积海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藏书有数百册之多,有的是托人从北京、齐市捎回的。书籍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也给他帮助乡亲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移风易俗增添了新的内容。乡亲们说,没用的事他一样不会,有用的书他没有不学的。当时他是全村唯一一个坚持常年订阅报刊的。因为他懂得知识的可贵,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在村里带头养蜂、貉子、罗斯鸡,同时也是村上最早养奶牛的专业户。当时村民对青贮饲料的好处认识不够,没人乐于尝试,他在自家责任田种上了青贮玉米,秋天进行密封客贮,通过科学饲喂奶牛的产奶量明显提高,乡亲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第二年都开始对玉米青贮产生了兴趣,使得五星村鲜奶产量连年攀升。他不断结合书本知识并积极从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养牛方法,并主动为当地农民免费提供科技服务。他的养牛经验曾入选县政府的养牛经验汇编。在他的带动下好多村民都通过养牛脱了贫、致了富。


                                                             平凡小事见伟岸


      杨积海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在村里是个出名的热心人。他光荣的履行了农民兽医员的职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怕脏不怕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发展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五星村生活的20多年里,他为乡亲们做的好事说不完、数不清。全村几百户人家,没有哪家他没帮过忙;全村上下千口人,不管谁求他,没有一次说个“不”字的。
      独身的“小喇嘛”白伦扎布得了肝炎,全身焦黄,病情很重。是他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每天去打针送药,料理生活,直到"小喇嘛"去世;老郭太太得了红斑狼疮,是他天天去给老人点滴;李再兴得病住不起院,是他每天往返数十里,给再兴打针点滴,半个月从未间断;姚云龙家的母牛要下犊,是他冒着大雪赶到放牧点接产,犊牛顺利生下来了,他怕冻坏了,连夜送到姚家。乡亲们有个为难着灾儿的,哪怕来个小孩招呼一声,或者是在院外喊一嗓子,他活儿再忙,也抬腿就走;饭没吃完,扔下筷子就走。为给乡亲们办事,他不知耽误了多少自己家的农活。
      村里自来水坏了,潜水泵落到了井底。村上花钱请人捞了几天也没捞上来。他自制了土工具,很快就把水泵抓了上来,村上给他钱,他说什么也没要。修自来水期间,他看到半个村的乡亲得到村外河里挑水吃,就主动组织人修复村中一口废井。这口井失修多年,井壁随时都有塌陷的可能。他二话没说,抓起井绳就下井,一干就是一整天,井终于修好了。上井后,他没有回家换洗,而是先到一同下井的张大哥家,看看张大哥冻坏了没有。乡亲们过意不去,准备每家凑钱给他作报酬,他却摇摇头,一笑了之。
      杨积海承包村兽医所,不管有钱没钱,他都给牲畜治病。一年多的时间,牲畜没少治,钱却没挣着,就连自家垫的1000多元也全搭进去了。家里人有点想不通,催他要钱,他却说:“人家有钱能不给吗?乡里乡亲的,三块五块的要啥?”粗略统计劁骟、治疗大小牲畜2000余头(匹),接产400多次,仅工费一项,他至少可收入近万元。可他没有要过乡亲们一分工钱。杨福森妻子患病,到外地求医缺钱,他主动送去了200元。杨树林、姚云龙缺钱买化肥,他把自己家准备买化肥的170元拿了出来,让他们买了化肥,......像这样“犯傻”的事,他干过不止一次。
      吴长仁家的母猪过了产期仍未产仔,猪仔死在腹中,母猪有生命危险。他脱掉棉衣,穿着背心趴在地上,从猪子宫往外取猪仔,粪便和分泌物喷遍全身,臭味扑鼻,他全然不顾。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取出了12个猪仔。其中5个幸存下来,但胎毛.烂的一块一块的。主人过意不去,让他进屋暖暖再弄,他却执意不肯,直到给母猪打完针,用药液把5个猪仔进行了清洗后,自己才进行了洗刷。猪仔长大后,吴长仁为表示感谢要送给他一个,可他说什么也不肯要。
在有些人看来,承包到户以后的农民,交够国家和集体的,剩下就是忙活自己的,像杨积海这样的人,肯定缺心眼。事实上,他不仅不傻,而且是出了名的人尖子,在五星村乃至富海镇,没有几个农民不知道他的。与那些认钱不认人的人“尖子”不同的,是他把聪明才智献给了乡亲,把吃苦挨累留给了自己。


                                                       天下心忧肺腑中


      杨积海在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自我改造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强烈主人翁责任感的新型农民。他已彻底摆脱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狭隘观念束缚,自觉地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统一。1990年春节,他在电视上看到台湾著名演员凌风先生的节目后,夜不能寐兴奋不已。他从凌风先生17次往来海峡两岸,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活动中,看到了祖国统一的希望。用了9个晚上,作词并谱曲了《草原春色美请君来做客》和《愿做一音符同谱友爱歌》两首歌,他在歌中把自己比作一个音符、一件乐器,尽情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热切向往。他还给凌风先生写了一首长诗,热情邀请到家中做客:“春节节目一面见,八千里路会老乡”,“五洲四海迎春风,冰山雪海亦消融”,“愿君能为家中客,不远万里来北疆”,从中我们看到了他那博大的胸怀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形象。
      杨积海一个直面沉重现实生活的普通农民,在长期平淡劳苦的务农生活中,他坚持崇高的信念,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检点自己的人生行为,把为集体、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作为座右铭,始终如一,毫不动摇,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书写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英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杨积海的一生,以实际行动塑造出新一代农民爱党、爱集体、爱人民的典型形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起了“农民雷锋”的光挥旗帜,谱写出一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赞歌。中共富裕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向革命烈士杨积海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发出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学习他在生死,面前敢于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他助人为乐,从一点一滴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裕人物----杨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