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福海 发表于 2017-10-21 15:27:36

富裕人物----牛树贤





牛树贤
(1924-2004)

      牛树贤,1924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高中毕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期间,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后纠正。1971年调至黑龙江省富裕林机厂工作,1980年任富裕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9月任富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4年任富裕县人民政府顾问,1986年离休,2004年10月病逝。
      1986年,为党的事业奋斗了40多年的牛树贤办理了离休手续。抚今思昔,饱经沧桑的牛树贤意志更加坚定,他说:“干部有离休的年龄,可党员的一生都要为人民服务。”从此以后,牛树贤开始了离休后的农业科技推广生涯。
磨砺成金。牛树贤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业工作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长期的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离休后,为了更进一步的指导农民生产,他多年来始终坚持学习。他自费订阅了《新农业》、《农村科学实验》等10多种刊物书籍;他还参加了省科技联合顾问处庭院经济刊授班,学习笔记就有12万字之多;他还以书信、面谈等方式向专家请教,解决了一个个疑难问题;他与几十位有经验的菜农交朋友,不断丰富提高自己;他学练、学用结合,把自家门前的小园子当作“专用试验场地”,承包了一块60平方米的园田地,搞品种试验示范。
      牛树贤把刻苦学习到的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从反复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在菜农中广泛传播。他为《富裕科技》剪编科技资料并亲自撰稿,共发刊136期;他还为全县初级中学编写了两本有关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生产方面的乡土教材;共撰写论文12篇,分别发表于国家和省市级报刊上;他为探索北方高寒地区不使用农药或少使用农药栽培各种食用菌技术,写出两册试验汇编,供菜农参考、使用;他的庭院经济蔬菜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水平,经专家考坪,已达到了园艺师程度;他坚持办农业科技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共办班122期,亲自讲课1200多学时,受教育农民1.22万人次;他走遍全县10个乡镇的村村屯屯,入村串户传授庭院经济蔬菜生产技能。他还入户义务咨询,传授生产技术。他与50多户青年农民朋友结“对子”进行传帮带...
      牛树贤的心中始终装着千万户菜农。早在1980年,他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变富裕县春冬季节蔬菜品种单一,提高人民的菜篮子水平上。离休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庭院经济和棚室蔬菜生产的技术研究和推广中。然而万事开头难,对于新事物,农民顾虑重重。牛树贤便采取以点带面的做法,把距县城近,有地理优势的友谊民族乡长久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全力扶持。为了让农民能够放开手脚,他首先在村里办起了培训班,印发简报,逐家逐户走访;还把农民请到自己的小实验田里参观;并许以无偿提供优良品种,负责全程技术指导等条件。“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转过年,赵长军等几家农户就率先搞起了第一批大棚。在牛树贤手把手的指导下,当年就显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就这样棚室生产在长久村逐渐搞出了“眉目”,形成了规模经营,长久村成为全乡的首富村,并带动了全县棚室蔬菜生产的蓬勃发展。
       1986年,农民都尝到了种金花宝西瓜的甜头,还想再种上几亩这样的“摇钱树”。可当时种子短缺,眼看播种期迫近,菜农急得团团转,牛树贤了解情况后更是心急如焚。经过东奔西跑找熟人,找信息,他终于在富拉尔基区找到了货源。喜出望外的牛树贤连夜乘车赶到那里,买到种子后,连饭也没顾得吃一口又登上了返回的列车。由于车上人多,往返途中的三分之二路程都没有座,当他回到富裕,两腿酸疼,迈不开步,可为了不误农时,牛树贤在车站稍歇片刻后便奔往单位,组织人员分送完西瓜籽,这时已是深夜了....
      多年来,辅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一直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点工作。牛树贤也一直把贫困户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设法让更多的农户通过搞棚室蔬菜生产脱贫致富。富裕镇繁荣村胡国良因患小儿麻痹而落了残疾,上有老下有小,四口之家日子过得挺紧巴。牛树贤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动为他送去了蔬菜栽培技术资料,引导他搞蔬菜种植。播种前,牛树贤把最好的种子送给他;进入管理期,牛树贤又来到田间与他一起掐尖、打叉、施肥、喷药....第一年,胡国良的瓜菜便获得了大丰收,纯收入达4000多元。第二年,牛树贤又帮他建起了200平方米的大棚,年底收入近万元。
      十几年来,牛树贤重点扶持的贫困户有几十户,他们都靠发展庭院经济和棚室蔬菜生产富裕起来,住上了大砖房,看上了大彩电,手里也有了存款,可牛树贤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不吸烟,不喝酒,不讲吃,不讲穿的牛树贤把每月几百元的工资近一半用在了试验研究上,上百次失败的记录,终于换来成功的喜悦,牛树贤研制出一套适合富裕县县情的食用菌栽培方法。欢喜之余,牛树贤想到的不是利用技术为自己赚取丰厚的利润,这位老党员一直惦念那些下岗职工做些什么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城镇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倒闭状态,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如何生存成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当牛树贤听说女职工李秦凤与丈夫双双下岗,三口之家生活贫困的情况后,他马上骑车赶了去。无偿提供菌种,耐心传授技术,牛树贤三天两头便来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李秦凤家棚室里的平菇又大又壮,从冬至春仅半年时间,45平方米的棚室平菇收入近4000元,一家人终于露出了笑脸。她常对人说.“是牛老让我鼓起勇气面对生活,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牛树贤不仅精神矍烁,骑起车子来年轻人也赶不上。其实,老人也是疾病缠身,萎缩性胃炎、高血压、心脏病常常折磨得他睡不着觉,索性,他点一盏明灯,伏案提笔到天明....
      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清雪过后,牛树贤不顾老伴儿的功阻,又推着车子出了家门,铁西几户菜农家的蘑菇长势如何,他总是放心不下。天冷路滑,在过横道时,突然间一辆东风车飞驰而来,由于躲闪不及,牛树贤被撞出了几米远,十几分钟后,他才从昏迷中醒来,看看自己没什么大伤,他放走了司机,强打精神走到农户家询问食用菌栽培情况,一切放心后,他才推着车子走了3里多路赶回家。满头大汗,眼角青肿的牛树贤不愿让家人担心,他没有告诉老伴实情,可两三天过去了,强烈的头痛常常使他从恶梦中惊醒,于是,牛老偷偷地去了医院。正巧,牛树贤的女儿也来看病,当她从医生那儿得知父亲被车撞了后,女儿哭了,她心疼地埋怨道:“爸,你不要老命啦”可是她更懂得父亲的心: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生命不息,他就会奔忙至最后一刻。
      2004年10月,牛树贤因病去世,享年81岁。在为他送行的那天,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农民无不泪流满面,他们依然记得,就在开春,牛老还骑着自行车奔忙在田间地头。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牛树贤一直把这两句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警醒自己,而他也的确做到了: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裕人物----牛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