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54|回复: 3

[富裕人物] 连续40年报道改革开放的新闻人——矫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5 15: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连续40年报道改革开放的新闻人——矫海

口述  矫  海
        整理  仇福海   刘  爽

   
    1976年我当上了富路公社通讯干事,1986年当上了县委通讯组组长直到退休,退休后又被聘为对外宣传报道员,至今,我在通讯报道战线上整整工作了43个年头。回顾43年的报道生涯,可以说我的报道成就与富裕县改革开放的素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连续报道了40年富裕县改革开放大事小情及其新闻人物,弘扬了正能量,这在全省新闻界也是不多见的。


1122.png
    这些年里,我被多家新闻媒体聘为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新华社内参》《农民日报》《黑龙江日报》《齐齐哈尔日报》等全国150多家报刊和电台、电视台发表稿件上万篇、数百万字,获得各种奖励证书数不胜数。光是原黑龙江广播电台发稿通知单和一些报刊杂社寄来稿费汇款单的说明留存下来就装订了好几册,厚厚的一大摞。我还出了一本新闻作品选——《酒城乳乡情》,收录了消息、通讯、现场新闻、来信等。发表的稿件大部分都是富裕县改革开放40年里的大事小情。例如:及时反映广大农民对实行“大包干”改革的诉求。1983年1月15日《黑龙江日报》一版刊发的一封来信,题目是:报上登大包干群众竞相争阅。信中说,“编辑同志:贵报于1982年12月23日头版头条刊登“大包干振兴五业,帽儿山一年翻番”一稿以来,可真开了新生面。基层不少干部和群众抢着看,有的把报纸都扯破了,报纸为啥这样受欢迎?因为它符合了民意,人们对大包干亲,也想从报纸上学学落实大包干的好经验。”信中还说,“从贵报刊登大包干方面的稿件以来,基层干部胆子大了,群众也高兴透了。我们这儿过去有四个更名改姓的大包干大队,现在正名了。原来有一部分生产队干部不同意搞大包干,群众一定要搞而造成的“将军”局面缓和了,很快落实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这样一来,全社沸腾了,寒冬腊月闹春潮的喜人景象出现了。有的社员自筹资金买耕畜、农具,有的农民起早贪晚抢着拣粪肥,还有的把小粪堆发酵得热气腾腾,有的社员托人买优良种子。这一切,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好一幅大干快上的动人画卷!”
    我在农村题材报道中,注重报道了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采写的小故事《张二嫂哭苗》充分体现了一滴水见阳光的效果。稿件描述张二嫂坐在承包地里“哭苗”,这是发生在富裕县富路公社的真实事。说的是张二嫂听说甜菜地里起了草地螟,心想:“灭虫如灭火”,没等外出老伴回来,她就从供销社买回了一些六六六粉,一棵甜菜苗上撒一捏。按标准亩喷撒二斤就足够,可她用了五六斤。第二天一大早,他赶到地理一看,可傻眼了,好端端的甜菜苗被药药得不像样子,她越看自己的承包田越心疼,不由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
    张二嫂“哭苗”的教训告诉我们,当生产责任制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就要抓住普及科学种田知识这个主要矛盾,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这篇稿先后刊登在1982年《黑龙江经济报》和《黑龙江农村报》。稿件见报后,公社党委一位领导手拿报纸在“三级干部”会议上说,农村实行“大包干”确实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我们工作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必须把科普工作普及到千家万户。从此,富路公社科技下乡成为常态,再没听说过类似“张二嫂哭苗”的悲剧重演。
2233.png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有些农民主动摒弃田园思想,不再过“两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小富即安生活,相继走上了外出打工创业之路,随之而来的出现了“弃耕”问题,使得有的农田荒芜了。这时候,我得知二湾镇处理这个问题的做法很好,于是经过深入采访,写了一篇题目为:谁能种好谁承包;副题是:二湾镇收回千亩荒芜耕地转包给种田能手。很快被《中国农村经营报》刊登在1987年3月17日一版头条位置上,并配发了编后:土地是搞好粮食生产的前提。而“人多、地少”又是我国的现状。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充分利用现有耕地,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我所用。对此,二道湾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的做法有效地避免一方面种田能手无地可种,另一方面大部分土地荒芜的现象。同时,这种做法也可使零散土地集中耕作,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至今,我还特别记忆犹新的是采写一篇引题为:坚持从实际出发 解决好深层次矛盾——主题是富裕县深化五项改革有突破。小标题分别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结合的市场体系建设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又有新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被《中国改革报》1995年8月1日3版刊登。
    不仅如此,我还撰写了把竞争机制引入通讯报道工作,其中谈到这方面改革创新的主要经验是:打破“铁饭碗”,谁能干好就聘用谁;实行目标管理,谁能干好奖励谁;制定优惠政策,谁有贡献就奖励谁。并被《黑龙江日报通讯》刊登在1988年第四期,还配发了本刊评论“把竞争机制引进通讯工作”。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发表于 2019-11-15 16: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这个人我听过,为富裕县新闻行业出力最多的一个人,其文采非常有功力,富裕老窖的广告语也是他写的。
非常厉害的一位老师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发表于 2019-11-22 2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为富裕县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力量的一个人,据说前辈嗜酒~我感觉像李白一样 酒中作文!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发表于 2019-11-22 2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其实我一直想拜访一下老前辈。。。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3 00:54 , Processed in 0.211416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