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指出 ,当前,我省正值降水最集中、强度最强,极端降水概率大的关键时期。据省防指联合会商分析预测,未来十日,我省多降水天气,13~14日全省自西南向东北有一次较大降雨过程,并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各级防指要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严阵以待,严防死守,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强降雨期间,主要责任人要在岗带班,亲自部署;分管责任人要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现场调度;基层包保责任人要分兵把口,驻村驻点。各地各部门要以雨为令,闻“汛”即动,以“宁可跨前一步形成重叠,不可退后一步形成缝隙”的责任担当,拧紧责任链条,确保防范一处不漏,工作一丝不苟,准备一应俱全。
通知要求 ,各级防指要密切关注雨水情和汛情形势变化,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应急预案措施;要加强分析研判和临灾预警发布,及时采取点对点电话、微信提醒等有效方式,精准提示到村、到户、到人,实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能转快转。要统筹指导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内涝区、涉水旅游景区、尾矿库和林区、矿区从事种植、养殖、捕鱼、观光人员的管理,及时疏散人员,落实应急避险措施。要特别关注因局部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预案演练细节的进一步落实,特别是转移安置,缜密应对做到防山洪“有组织、方向对、跑得快、不亡人”。
通知强调 ,各地要高度重视巡查除险工作,紧盯险工弱段、病险水库等薄弱环节,提前落实巡查除险队伍,开展拉网式巡查,必要时加密巡查频次,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做到抢早抢小。要抓紧备足抢险物料,做好物资保障支撑,及时对接当地驻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施工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保持高度信息共享,做到同步响应联动。根据汛情发展趋势,提前研判风险区域,针对性前置部署抢险救援队伍。要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在岗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以及人员转移避险等情况,一旦突发汛情险情,要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处置。汛情较重的地区要增加值班值守力量,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重大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报告省防指,并及时跟踪续报,严禁瞒报、漏报、迟报。
黑龙江省消防总队修订《洪涝灾害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和6个子预案,建立了实战化指挥体系,成立了抗洪抢险总指挥部、分指挥部。针对21条大河流、253个湖泊、126座大中型水库制定了防汛救灾预案。
全省成立1支省级抗洪专业队、4支支队级抗洪专业队、70个站级专业队、15支机动突击队,救援人员1150人,举行省级跨区域抗洪抢险实战拉动演练3次、各地组织演练68次。全省新购47艘舟艇、74台水域救援机器人以及两栖应急搜救船、全地形水陆两栖车等抗洪抢险救援装备。
目前,全省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配备抗洪抢险装备3万余件套、抗洪物资30余万件套。各级队伍提高战备等级,两级全勤指挥部24小时在岗在位。全省412处城市内涝易发点、洪涝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前置救援力量1300余人次,消防车辆250余辆次。
6月份入汛以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始终处于防汛战备状态,参加抗洪抢险、紧急救援、排水排涝等任务308起,营救疏散被困群众484人。来源:鹤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