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文乡齐心村
齐心村位于绍文乡北部6公里。有耕地35900亩,林地1680亩。全村辖4个自然屯,全村农户总数916户2488人, 常住人口421户1242人。 自创建市级文明村以来,我们村在县文明办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上下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把每个家庭列为创建主体,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地措施,使全村的文明创建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创建工作,促进了土地流转、水田开发、从卖水稻到卖大米、环境卫生、文化活动、集体养老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创建活动以村民需求为目标 我们觉得,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应和村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客观需求,只有这样,村民们才会把创建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为此,我们想了一些“土办法”,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一)垃圾换商品换出个无垃圾村 2019年6中旬,我们村的人仿佛都成了“破烂王”,到处都是捡拾垃圾的人,假使你在前面刚丢了只矿泉水瓶,随后就会有人捡起来,甚至村边田间地头的垃圾都被村民们捡净了。这些捡来的垃圾都被村民们拿到国丰屯的吴广玉商店和共兴屯的武宾连和赵兴勇商店,用来换取日用品。这三个商店,是村里指定的兑换点,可以辐射村到里四个大小屯子。仅短短一周内,我们村就变成了一个无垃圾村。
用垃圾换日用品,彻底解决了村里垃圾遍地的问题,这种“以物易物”的结果是垃圾变成了宝贝。以前,抓村里的公共卫生是最难的一件事了,开会也讲,标语也挂,看着谁造脏也管,可就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每年村里都要搞几次全体村民参与的打扫卫生活动,每次都要出动300多人,动用各种车辆运输。仅2019年5月份以前,村里因整治公共卫生产生的人工费、运输费就高达11.4万元。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怎样才能让村民自觉自愿保持公共卫生?我们就想出了一个用垃圾换日用品的点子,列出了农药瓶子、农药袋子、矿泉水瓶子、酒瓶子、塑料袋子等农村常见的垃圾清单,让村民把垃圾拿到指定的小卖店去兑换盐、十三香、打火机、小食品等20多种商品。按垃圾兑换商品的价格对小卖店进行补贴,规定得十分详细。
这项活动一启动,立即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响应,活动开始一周左右,村里立马变干净了,小卖店兑出的商品,在开始的几天里,每天都在一万元左右,以后开始递减。兑换的商品少了,意味着村里的垃圾少了。我们估算了一下,在开始的一个月里,村里每月要支出一万元左右,以后会越来越少,这笔费用,每年不会超出4万元。这件事先后在《富裕报》《齐齐哈尔日报》,齐齐哈尔电视台进行了报道,还上了《今日头条》。 (二)用80元水费撬动《村规民约》落实 两年前,我们齐心村作为贫困村,村民享受每户减免80元水费的优惠待遇。2018年,由村党总支提议,村两班子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把这80元钱和村民们执行《村规民约》的实际情况捆绑兑现。这一决定,虽然村民说啥的都有,但执行起来,效果不错。 我们村的《村规民约》规定得实在、细致、可操作性强,包括了家内外卫生、房前屋后责任区、柴草出村、垃圾处理、家畜家禽养殖、村容村貌、孝亲敬老、移风易俗、集体活动等所有方面。 在把80元水费当成杠杆后,村里成立了多个检查小组,定时到村民家中检查,进行量化打分,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并在村委会公布。这么一来,把村民的家务事公开了,变成了面子活,时间长了,就成为习惯了。 (三)全民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及庆“七一”趣味运动会 我们还把80元水费用到了组织集体文化活动上来。而村民们看中的也不是这80元钱,而是尊严。 由于组织得力,我们村的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成立了大秧歌队、广场舞队、文艺演出队等文化团体,这些团体几乎让村里所有妇女都加入进来,一些男劳力也开始参加活动了。这样一来,村里喝闲酒的、打麻将的少了,特别是信各种教的人几乎绝迹。 今年入夏,一场大风雨把村里新栽的一万多株树苗打得东倒西歪,急需马上扶正,村里就号召秧歌队和广场舞队的队员们帮助扶正,结果是一个不落地全部到位,其中还有几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大家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扶正了树苗,并为树干刷上了白灰。这些活儿虽然村里给记了义务工,但村民们看得不是收入,而是集体荣誉和他们在村里的价值。 近年来,我们村始终坚持在庆“七一”活动中举办全民趣味运动会,是全民参与的集体活动亮点。有序的热闹和认真的竞技,再加上一台由村民演出的两个多小时的文艺节目,把党的生日过得有声有色。 今年,在400多人参加的庆“七一”文体活动开幕式上,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村里全体党员当众重温了入党誓词。然后,全体党员和村民在《建设新农村公约》上签名。随后385名运动员在篮球、羽毛球、广场舞、打沙包、扑克、象棋和套圈比赛中激烈角逐。在运动会进行过程中,还进行了3次抽奖活动,累计210人次获得了各项奖励。 (四)用以地养老办法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现在,农村养老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老人因家庭不合、子女不在身边、生活能力降低等原因,生活状况越来越差。为此,经研究,村里决定把养老问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养老是要用钱的,向子女要,一些子女不愿意出这笔钱,而村里又没这个能力。后来我们想,老人们都有自己的那份承包地,我们就出台了一项以地养老的政策。我们把村里原小学校的空房子利用上,收拾一下,就成了村里的养老院,老人的耕地由村里统一经营,把收入用在养老上,多余的收入计在老人财贸账上。目前,已有七位老人住进来,每天大家都开开心心地。这样一来,在家养老的老人们也有了底气。如果孩子们对他们不好,他们就说要去养老院。许多子女们为了面子也转变了对老人的态度,比如,以前村里常见的婆媳之间吵吵闹闹的事基本不见了。 二、发展水田,向市场要效益 因为没有别的资源,我们村的经济只有一张王牌,就是土地。打得好,会打出超常的价值量,打不好,等待村民的就是一个“穷”字。 为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我们把目光盯在发展水田上。在富裕县,如何开发水田,可复制的做法很多。我们就扬长避短,引来社会资本,大力推动水田连片开发,瞄准集约化生产和路子,使现有耕地的产出比实现了最大化。几年来,全村85%以上的耕地都实现了旱改水。 三、抓好党建工作 促进全面进步 农村的党建工作主要是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政策。要切实让百姓感受到党的伟大和正确,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要发挥好一名农村党员的作用,干好农村党员该干的事。 在村党总支的带下,我们坚持党课制度,民主生活制度,把所有党务、村务、民生工作都放在光天化日下,接受村民的监督。同时,以党支部为核心,创新为民服务形式,以各屯便民服务站为载体,以党员为纽带,为广大群众服好务、做好事、办实事,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为解决村民代表不愿参会,好多大事因为到会人数不够而定不下来,不来参会的人还会在执行时打折扣。我们商量,村民代表参会虽然是义务,但也在占用他们生产生活的时间,在他们为村里付出的同时,也应有相应的回报。目前,村里集体经济也有了发展,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党总支决定,为每人每次参会的代表支出10元钱的费用。此后,不参会的少了。大家说,我们不是为了这10块钱,觉得这是一种重视。 在创建文明村的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计划要加大对人居环境的规划和治理,已经试点的把村民家的栅栏改建成榆树墙的事儿进行得不错,来年要在全村推广。再就是强力推进村规民约章程的实施,通过奖惩措施让每个生活在齐心村的村民都知道自觉遵守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