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党员的战“疫”手记 文/瑞德社区 宫维敏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的社区干部,每天工作都会面对一些繁杂锁碎的事情,但是2020年春节伊始,一场突发而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却打破了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是我们农历春节第一天,正值休假的我们就接到了上级领导的安排,要求排查辖区内外来人员流动情况。尤其是重点排查湖北武汉归乡人员。因为正值春节,回乡探亲的又特别多,所以排查工作量很大。 在持续几天的排查过程中,我发现辖区内张某的女儿女婿陈张一家三口于1月26日从辽宁瓦房店回父母家探亲。他们买的是2月4日返程的车票。根据当时上级防疫部门的要求,所有域外人员来我社区的都需要居家观察14天才能离开,他们至少得2月9日才能解除观察,离开我社区。 我劝说他家把车票退了,重新购买9号以后的票,但陈某的女儿说她要赶回去面试,回去晚了会耽误找工作!同时又说退票会产生手续费。张某还说他们不是重点疫区,社区不应该阻止她们返程。我苦口婆心向他们解释了当前疫情情势的严峻及此时返程的风险,又告诉他们不用担心退票手续费问题,最后总算同意退票重新购买。由于当时在网上买不到车票,公交车、出租车、所有私家车都禁止上路了,我又主动承担了退票的任务。 到火车站退票窗口,把2月4日的火车票退掉,又询问了2月9日以后到瓦房店车票信息,最早是11日才有座位,我将信息反馈给陈某,她说在网上又可以买到票了,自己就可以购票了。 当我把退票的钱和身份证递给陈某的时候,她万分感谢,对我们的工作也表示理解,大家都不容易。同时我还联系社区卫生院的两名医护人员为陈某家三口人进行了体温监测,算是稳定住这家人了!像这样类似的事情还很多,遇到的问题也不胜枚举。 非常时期,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居民的风险降到最低,当时我们也仅是凭一个口罩就逐门入户,面对全国四面八方返乡的人员,有的甚至是武汉回来的,好多人也提醒我们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但明知道有风险,也要铤而走险,这就是我们的职责与担当! 由于我们瑞德社区都是老旧小区,无法进行封闭,而且老年人居多,有的还没有智能手机,不便接收一些消息,我们工作人员采取上街巡视、甚至启用了“小喇叭”进行广播,播放一些政府公告及当前疫情形势、居民的防护知识等,我们在严寒中有时一转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眼睛上都结满了冰霜,手脚冻的也都“不听使唤”了。虽然当时有些居民不太“听话”,偏要不戴口罩,到街上“转一圈”但看到在寒风中“巡逻”的我们也都表示理解,说你们辛苦了。也能做到“不出门、不聚集”,主动配合支持我们工作。 进入3、4月份天气转暖,全国疫情趋势好转,但是防“疫”工作也变成了我们在平常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抗“疫”的工作过程中,我也接触到并经历了一些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比如,在我管理的居家隔离人员中,为他们代买生活用品、买药、送消毒液(还附带使用说明)、扔垃圾,收发快递。并做好他们的健康管理记录。虽然也存在某些“居家隔离”人员对我们采取的“措施”有些不理解,冷言热讽,认为用封条把他们“封”在室内,是故意制造不便,其实我们也是执行上级防疫指挥部门的要求,但绝大多数的居家隔离人员是能体谅到我们工作的繁忙,有些事能自已解决的,也不麻烦我们。 除了日常防疫工作,我们还承担了在火车站登记下车旅客信息的工作,从2月5日开始至今仍在继续。在病毒肆虐的高发时期,我们也一直冲锋在“前沿阵地”,仅穿戴简单的防护措施,面对天南海北的返乡旅客、面对不知哪一个是“病毒携带”的下车乘客,我们耐心询问行程轨迹、登记返程信息,就是为了守住我们富裕这道关卡不被“病毒”侵害,我们为富裕零病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新鲜”的词汇也涌现并融入到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像“通行证”、“出门证”“居家隔离”、“核酸检测”、“解封”“扫码”“健康平安码”等等,而且测温戴口罩也成了常态。 在这次战“疫”过程中,我做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一名社区工作者,一种职业担当和一份责任使命感让我在这个特殊时期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这不仅仅增加了我的价值存在感也更激励我热爱这份职业!我也为我生在中国、长在红旗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而自豪,我也为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点赞,正是这种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正是在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会有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景象,我们抗“疫”的成果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今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都将会以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身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