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81|回复: 0

李亚亮文《爷爷领我去打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1 09: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爷爷领我去打鱼
文/李亚亮
小时候的冬天,爷爷经常领着我去河套里打鱼,有很多有趣的事,至今我还能回忆起来。
我家住在农村,村西边就是一片大湿地,那时候生活条件都不好,到了冬天根本吃不到新鲜蔬菜,能吃到新打的鱼,就很满足了。我爷爷喜欢打鱼,而且对打鱼还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北方的冬季昼短夜长,农家都是吃两顿饭,早饭过后已经是九点多钟了。爷爷就叫着我,把打鱼必备的“冰穿”、“铁锹”、“搅罗子”、“咕咚耙”等工具装到自制的小“爬犁”上。之所以拉着它,一是因为这些工具很沉,拉着省力;二是把打到的鱼再用它拉回来。爷爷头戴狗皮帽子,腰间系上麻绳,手臂上面是兔皮“套袖”,脚穿“毡疙瘩”,里面还续上“乌拉草”保暖,又把我从里到外穿裹得严严实实,就出发了。那时的冬天感觉是格外的冷,裸露的地表面都被冻开两三指宽的裂缝,大甸子上的积雪厚厚的一层,脚踩在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和爷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扭曲的“爬犁”印跟着我们的身后,拉出了长长的一条线。
在河套打鱼是有“说道”的,像我们这种打鱼方法,就不能到水面宽敞的地方去,也就是“鱼把头”们所说的“深汀”,那样是打不到鱼的,只适合人多,用拉大网的方式来打鱼。爷爷很有经验,领着我专找小河岔子,水流缓慢而且没有冻实的地方。找好地方后,爷爷在“爬犁”上面卸下工具,动手开始穿冰窟窿,我用铁锹帮着爷爷把碎冰掏开,大约将近一个多钟头时间,一排冰窟窿穿好了,爷爷的胡子、眉毛上面也都挂满了一层白霜,像圣诞老人一样。小憩之后,爷爷让我拿起“咕咚耙”,从第一个冰窟窿开始往水里击打,并依次往前推进。起初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爷爷说鱼听到声音就会往前跑,我在前面就用“搅罗子”搅,就抓到鱼了。我弄清了缘由,就更加使劲起来,“扑通扑通”的水花四溅,蹦到我身上都结成了冰。搅鱼,不但是个体力活,里面也有很多的技术含量。“搅罗子”是捕鱼的工具之一,长约两米左右,杆呈弯型,头是半月状连着网兜,人要手持它蹲在冰面上,把头插进水里,旋转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把冰窟窿里面的水搅的形成旋涡,鱼游过来后顺着水流就被搅进了网兜里,凭爷爷多年的打鱼经验,他在搅鱼的过程,就能感觉到这一网兜能有多少斤鱼。虽然河套里鱼类很多,有时候一天可能要换几个这样的地方,才能打到一些常见的鲫鱼、鲶鱼、黑鱼、泥鳅等,少则十几斤,多的时候能打到几十斤。那时也没有手表,爷爷看日头就能估摸出大致的时间,看着一小天的“战利品”,心里头很高兴。爷爷到甸子上划拉一抱柴禾,放到冰面上点着,我俩烤火取暖。回来的“爬犁”就由爷爷拉着,到家的路程大约要走一个钟头左右,路上爷爷总是给我讲起他年轻的时候,自己只身一人闯关东,来到北大荒的故事,听得我津津有味。抬头看到家家炊烟升腾,该到吃饭的时候了,肚子也“咕咕”地叫了起来。到家后,妈妈麻利地把鱼收拾好炖到了锅里,还捞好了小米饭,爷爷也烫上一壶老酒来驱赶这一天的寒冷。满屋子里弥漫着鱼香、米香和酒香,那种掺杂在一起味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4 00:19 , Processed in 0.16794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