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要跟进到哪里。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梅里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组织,广泛宣讲,创新形式,以“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形式开设“微课堂”“云直播讲堂”“流动课堂”,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大喇叭等载体将学习宣传阵地从传统的会议室拓展到手机屏幕前、农村合作社、百姓热炕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灵活多样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活用“流动课堂”,让传播方式更新颖
雅尔塞镇哈拉新村卓越旅程营地咖啡的帐篷里传来朗朗的达斡尔语,哈拉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双语宣讲团”成员多雪英,经常在这里用达斡尔语和汉语“双语”结合的方式,给村里的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今年,雅尔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发挥“多大姐双语宣讲”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在全镇范围内成立“双语宣讲团”,选聘精通达斡尔族语的优秀党员干部为宣讲团成员,目前,雅尔塞“双语宣讲团”共有讲师5人,成员45人。雅尔塞镇鲜明村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金贞浩,也是“双语宣讲团”的宣讲员。为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朝鲜族同胞的心里,她仔细做好翻译工作,采用汉语、朝鲜语两种语言,向村内干部群众开展“炕头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朝鲜族同胞家”。
二、巧用“云直播课堂”,让传播效应更广泛
“云直播课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便于实现宣讲传播效应的最大化,又能回看加深理解。卧牛吐镇依托于东卧村云电商服务站的“云直播课堂”宣讲,宣讲志愿者用接地气的方式、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语言,围绕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方面,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全面系统的宣讲,让党的理论政策在基层遍地开花。“云直播课堂真不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最新政策传递给我们。”“这样的课太实用了,能通过交流及时帮助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直播间里的观众纷纷在直播间留言。
三、善用“微课堂 ”,让传播内容更鲜活
屏对屏、实打实、心连心,生动鲜活的“微”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接地气、冒热气、暖民心。梅里斯街道胜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微”字入手,运用微宣讲、微视频、微交流等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通俗易懂、走深 走实。莽格吐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动志愿者录制党的“二十大知识分享”“二十大精神化行动”微视频20条,通过微信群、视频号在网格群转发学习,覆盖面极广。
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让小切口融入大形势,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遍机关学校、街道社区、乡镇村屯、让这股冬日暖流吹进群众心坎里。截至目前,全区多样课堂进行二十大宣讲132次,受众2000余人次。
来源:文明鹤城公众号
编辑: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王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