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31|回复: 0

[文学] 麦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0 2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那年夏天暑假刚开始,母亲就拽着我下地收麦。妻子在家挺着个大肚子呆不住,也来到了麦地,在麦捆的阴凉里陪着我说话。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我冲着妻子挤眉弄眼道:“ 那个(几天前,妻去市里,我让她顺路去齐齐哈尔日报社给我送书法稿件,自己预感星期天的副刊有可能采用)应该来了吧?”妻子会意地让我去单位看看。麦地离单位有五六里地,连来带去至少得一个多小时,母亲瞅了瞅妻子,没好意思说不。放下镰刀,我简直有放风般的感觉,一溜烟儿来到单位。碰巧的是邮递员刚刚送来了昨日的报纸,打开一看还真有我的作品,当时感觉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儿,至少回去母亲不会数落我偷懒了。
       在我的家乡,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一直是庄稼地里的宠儿。在我的成长中,麦子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告别了家乡来到小城,但我骨子里始终浸润着泥土的芳香,关于小麦的那些事也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进入了七月,在悄无声息地生长过后,田间到处都弥漫着成熟了的麦子的气息。孩子们是最盼望这个美好季节的,学校门前就是麦田,间操时间我们溜到麦地里捉蝈蝈,把泛青的麦秆割下来做口哨,抑或放学后偷着捋些小麦,拾些干柴在地头烧着吃,经常弄得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
       轧场是收麦的前奏。大家先是用锄头把场院里的草铲掉,然后在地上均匀地洒上一些水,还要撒上麦鱼子,然后用拖拉机拉着碾子,一圈一圈地把它轧实。撒麦鱼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场院开裂,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场院,既瓷实又平整还光滑,像城里的柏油路一样。
     “麦子不受三伏气”。刚进中伏,就该收麦了。在我看来,收麦是最苦的一件差事,首先是不管多热必须得穿长裤,不然割完的麦茬一会儿就会把你的小腿扎得到处是伤。长时间的弯腰,对人也是一种考验,挥舞着镰刀在炙烤的阳光下半天也割不到地中心那种滋味,不亲身经历是永远体会不到的。当时还没有收麦的机器,主要是手割,第一次参加割麦,没多长时间胳膊就让麦芒扎得又痛又痒,手也磨出了血泡,一壶水都让我喝光了还感觉到渴,后来央求母亲回的家。母亲说我懒驴上磨,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撒尿,至今还当成笑话讲给娃儿们听。
       经过几天的抢收,收割完的麦子被装上牛车、马车、拖拉机,运到麦场等待脱粒。垛麦子是个技术活,大人是不让我们插手的,因为摆放不好下雨容易漏垛。把一大捆麦子打开重新捆扎一下,竖着铺在地面成斗笠状,然后转圈摆放,一层一层码好,最后收顶完工,远远望去,像一个个金黄的坛子摆放在田野上。装满麦垛的场院无疑是孩子们的乐园,弟妹们常常因为藏猫猫、捉蛐蛐忘记了回家吃饭。
      打麦子的场面是相当热闹的。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站在麦垛上往下扔麦捆的,有把麦捆打开然后平铺到机器的传送带上,有负责拾掇打下来的麦子的,力气大的男人们抬麻袋、挑麦秸,机器的轰鸣声与亲人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这时候,一向节俭的母亲也变得十分慷慨,经常撮上半簸箕麦子换回一编织袋西瓜,或者一盆小鱼,让寒酸的土屋里不时飘出诱人的香味。
       弟弟结婚那年,家里已经使用机器割麦了。但是因为头天忙的太晚,脱下的麦粒没有及时运回家里,不想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眼看着到手的劳动果实要被毁掉,情急之下我和爸爸在水里背麦子往出运,然后用手推车往回拉,完工的时候把我俩弄得和泥猴一样。那次难忘的收麦,发生在那英和王菲唱响《相约一九九八》的那一年。从那以后,家乡种小麦的就渐渐少了,以致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玉米等高产作物。每每回家,乡音依然亲切,但总感觉缺少了熟悉的味道——那陪伴我多年的麦香啊。
       直到现在,一年四季我都对面食情有独钟,不为别的,难忘那些麦事。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5 09:27 , Processed in 0.16821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