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456|回复: 0

[富裕人物] 富裕人物----李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1 15: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李      舒                                                                                                   (1919-1955)      

    李舒,原名李铮,1919年4月生,辽宁省新民县人。“九一八”事变后,随家迁入河北省,在满城县书店当学徒。1934年入北平中山中学学习,1935年至1936年参加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10月间,随平津流亡学生赴山西、河南等地做抗战动员工作。而后留在汤恩伯部战地服务团工作半年。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鲁西军区政治部任宣传干事、统战干事。1941年11月至1943年12月任山东省郭城、梁山县委书记,1943年12月末任冀鲁豫两地委党校教育委员,1945年9月来东北,参加过四平保卫战。
    1946年6月3日,李舒被任命为富裕县委副书记,兼任县公安大队副政委,1947年9月至1948年3月主持县委工作。1948年11月任中共富裕县委书记。1949年7月,因工作突出,被东北局调到情况相对复杂的安达县任县委书记。后调任东北局任组织部科长,1951年2月至1952年10月任呼兰县委书记,1953年4月调任哈尔滨电机厂党委副书记。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勤奋,积劳成疾,1955年3月23日,患白血病在北京中苏友好医院逝世,年仅36岁,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舒是第一位来富裕任职的县委领导,他从富裕县刚刚解放就来到了富裕,直到建国前夕离开富裕,在富裕县工作三年多时间里,先后配合余建亭和孙泱工作,期间很多工作都饱含着李舒同志的辛劳和汗水,大多数村屯都留有李舒同志的脚印,县委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倾注了李舒全部精力。李舒对富裕县的建党、建政、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参军支前、发展生产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李舒离开富裕近七十年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高贵的思想品质,优良的革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富裕人民留下了深深记忆。
      勤奋好学,使只有高中文化的李舒较快地成熟了,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事物的水平提高很大。他15岁就参加了一二九北京爱国学生运动,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时只有19岁,1941年在山东梁山县任区委书记时只有22岁。1946年来富裕工作后,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工作局面,他更加注重学习。李舒对自己的学习抓得很紧,无论在机关还是下乡工作,他都很早起床看书学习,晚上学习到很晚才休息。不仅自己学习,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他非常关心工作人员的学习,每次到省里开会回来都带回一些书籍。他组织机关同志开展学习讨论会,讲解学习心得和大家遇到的问题。先后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了毛泽东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联合县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李舒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更是十分认真。1946年刚到富裕后,面对土改工作任务,他详细学习解读了中央下发的关于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1947年党中央下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任弼时写的《关于农村划分阶级的几个问题》,他领导大家学习研究,以便准确掌握政策,做好土地改革各项工作。他经常参加干部学习会、调查研讨会,一块讨论研究问题,有时争论的脸红脖子粗,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
    土改初期,为把土地改革工作做好,他带领干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深入各种类型的村屯几十个,逐一进行剖析,结合中央文件提出划分阶级成分、计算剥削率的具体方法,探索如何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孤立富农,打击地主”的土改路线。问题摸清了,办法找准了,他就组织召开区村干部会议,亲自讲解文件,交代各区村实际情况,分别确定解决办法,保证了土改工作顺利进行。
    李舒是1946年6月3日由嫩江省工委派来富裕任群众工作委员会(即县委〉任副书记的。他来到富裕就赶上土地改革,当时县委书记余建亭还没有到任,他主持群众工作委员会工作,他就直接带领干部投身到了土地改革工作中。李舒为富裕县土地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初来乍到,面对人地两生的农村,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他和其他县区干部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组织开展了土改斗争,也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树立了良好的共产党形象。是月,中共西满分局派来了工作组到富裕县配合县委工作。李舒就组织召开了各区领导参加的学习贯彻中央“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工作方法。7月,县委就组织了工作队下乡开展发动群众清算土地。
    从7月份开始,李舒率领土改工作队到二区(福合区)搞反奸清算斗争和“倒粮”试点。李舒亲自组织摸底调查,召开群众大会亲自宣讲土改政策,使群众放下了包袱,坚定了土地改革的信心。群众发动起来后,工作组帮助各村成立农会组织,选举会长,分掉地主土地。在二区土改试点推动下全县土改工作掀起了高潮。
    李舒带领干部深入到土改比较薄弱的五区万发村,乘着胶轮马车,一路在泥泞中艰难行进,车马不能行走,他就带头和其他干部趟着没膝的泥水逐屯逐户做群众工作。群众激动地握着李舒的手说:“感谢共产党关心我们旧社会生活穷困谁管过啊”。后来,万发村的群众被动员起来了,土改工作进展的很顺利。土改之前,富裕县占农村人口60%左右的雇贫农,全都是食不饱肚,衣不蔽体,负债累累,处于饥寒交迫之中。通过李舒同志到贫苦农民家中访贫问苦,采取“忆苦”、“挖穷根”等办法启发农民觉悟。到1948年8月,全县土地改革胜利结束。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牲畜、房屋、粮食和一批衣被财物,解决了农民的疾苦,为发展生产、参军支前、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
    1948年,乌裕尔河南四个区遭到严重的内涝灾害,大片土地被淹,许多村屯被水包围,房屋倒塌。当时正值解放战争,政府无力救济,只有发动群众生产自救。李舒亲自到灾情最重、距县城最远的第五区九岗子村发动群众大搞副业生产。那一带遍地走泥浆,车不能走,骑马也经常被陷在泥里出不来。他就趟着没膝深的泥水,一个屯一个屯、一户一户地跋涉前进,为农民办了一件件实事,有些农民拉着李舒的手,感动的热泪盈眶。
    解放前,富裕县是党组织的空白区,缺乏群众工作基础。县委成立后,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需要人来做。李舒把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党组织和发展党员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在工作中发现先进分子入党。
    1946年6月,李舒和二区(福合区)区委书记巴风一起带领武装工作队到福合区福合村南屯搞土地改革清算试点。在李舒走访贫困农民时,认识了王兰亭。在工作队的启发教育下,王兰亭很快觉悟起来,思想进步很快,参加斗争积极主动,掌握和运用政策水平有很大提高,还多次参加工作队的座谈会,并积极地串联贫苦农民起来革命。在他的积极带动和影响下,全县第一个农会组织建立起来了,并开展了对地主万生、吕明喜等的清算斗争。李舒便与黄格介绍王兰亭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27日,王兰亭会同黄格介绍发展了二区刘奎好屯(得胜堡)出身贫困农民、农会主任、积极分子国海入党。国海是富裕县委建立后发展的第二名党员。王兰亭、国海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一定作用。到1946年末,建立基层党支部14个,全县党员数量发展到73名。
    注重培养锻炼干部。县委要贯彻“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的任务,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干部问题。李舒在培养干部工作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当时县政府除县长、秘书外,基本上都是留用人员,李舒对这些人采取边教育、边使用、边审查、逐步更新的办法,选拔了一批有觉悟的青年充实到县政府机关工作。1947年春,在李舒的建议下,陆续从其他区调来一批干部充实了县委会机关人员。到1948年初,已扩大到20多人,加上警卫员、通讯员等约30余人。干部队伍的建立,确保了富裕县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重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各区政府、区委会和区中队建立起来后,李舒发现大部分干部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朝气,有坚定的革命毅志,但对革命理论、党的政策所知甚少,需要进行政治启蒙教育。李舒决定举办经常性训练班,分期分批培训干部。从1947年冬开始,由石拓同志负责,举办县区干部培训班,县委同志分头讲课,李舒同志讲的最多。后来训练班常年培训,夏季培训县区和企业干部,冬季培训区村干部和党员。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阶级觉悟,使干部树立了正确人生观,明白了参加革命不是为了谋生,更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革命的道理。李舒很关心干部上学学习,1947年抽调2名干部到北安军政大学学习,还把一些干部送到西满军区训练班、省委党校、省行政干校学习,对文化低的干部则送到文化干校去学习文化。
    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提高干部。每完成一项大的工作任务,他都召开干部大会,事先拟好提纲,要求大家讨论总结,每个人必须发言,然后他再做总结,有意锻炼干部写作能力、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李舒在富裕期间培养的干部,在解放后大多数都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成为了党的领导力量,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舒生活简朴。李舒同志身材魁梧,一米八四高的大个,初识给人严肃、不好接近的印象,熟悉的人都知道他非常热心。他不吸烟、不饮酒、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他衣着朴素,又能联系群众,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都愿意接近他。在富裕工作期间,领导的服装都是供给制,但他总是群众穿啥他穿啥,不搞特殊化。他穿着吊兜干部服,冬天穿草乌拉草鞋,夏天穿布鞋,雨天光脚丫。1947年冬,李舒主持县委工作,正赶上土改运动高潮,他整个冬天都深入农村领导土地改革运动。这一年冬天特别冷,雪下得很大,冬鞋发的是??,他不会穿,大家想给他换双大头靴子,他坚决不同意。有一次李舒到一个村工作外村的一位农民听说李书记在,就专程来找他说事情,求他给解决问题。他见这些人穿的都一样,不像有大官的样子,但见警卫员穿的挺整齐,还挎着盒子枪,以为他是李书记,就拉着警卫员不放。
    李舒同志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从不搞特殊化,作风严谨,率先垂范。李舒同志刚到富裕不久,便有当地商人拿着钱给他送礼,并且一再解释是工商界看到李舒工作辛苦,只是送点钱买双鞋穿。可是李舒坚决拒收钱物,并将来人训斥走了。
    1947年春节,有的区给县委送些肉食和被子,(当时区政府都搞些生产,生活比县里好些〉李舒同志知道后,告诉秘书,凡是吃的东西,都送到食堂给大家改善生活,被子发给还没被子的同志,并告诉各区以后不要给县委送东西,今后凡是送礼的一概不收。
    1948年冬李舒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冬天特别冷,他身边工作人员为了李舒下乡不挨冻,给李舒借了件旧的日本军用大衣,一直穿到1949年夏初。1949年7月,李舒调任安达县委书记,在临走前他亲自将那件旧大衣送回县政府办公室。当时周秘书说:“李政委,按照规定本应领一件大衣还没领,这件大衣就顶那了,不用交啦。”李舒却说:“这件是借的不是发的,借用公家的东西一定要退还。”秘书无奈地收下那件旧大衣。
    一次李舒同志带领工作人员到五区万发村复查土改政策,且赶上老村长的儿子结婚,为了招待亲友摆了几桌酒席,还特意为李舒和工作组摆了一桌,可是李舒坚决不去吃,仍到派饭的那家吃饭。饭后李舒才到村长家表示祝贺。
    1946年,国民党军队正疯狂北进,我军已撤出长春,四平、哈尔滨、白城子以南都沦为蒋统区,当地的土匪很多,谣言蜂起。加之,富裕县是党的空白区,群众对共产党了解甚少,许多人顾虑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斗争经验的李舒同志不畏艰险,只带领少数武装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他们经常是白天在这个屯工作,天黑以后就暗暗地转移到另一个屯去住。1946年秋天,李舒率领十几名工作队员到李家粉房屯发动群众搞土改,地主们怕的要命,又恨之入骨,便暗地勾结“文军”等武装土匪七八十人,企图杀害李舒,消灭土改工作队,破坏土改运动。由于李舒机智果断,前一天晚上就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使土匪扑了空,才成功脱险。
    1947年冬土地改革运动深入时期,李舒同志率领工作人员到三区新民村蹲点,农会已将地主、富农的土地、马匹、房屋、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农民的精神大振,农会的威信树立起来了。可是地主、富农将浮财隐藏起来,一些农会和积极分子感到束手无策。李舒同志根据上级指示,提出“砍大树、挖财宝”的口号,把斗争引向挖地富的浮财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后进和知情的群众上,经过几天的工作,局面打开了。群众把地主、富农隐藏的衣服、布匹、被子、银元、金银首饰等挖了出来,将农会的屋里堆的满满的。为了解决群众的困难,巩固群众的斗争热情,李舒同志同农会干部商量春节前把这些东西给贫雇农分完。农民分到这些胜利果实,别提有多么高兴了。李舒第二天要回县开会,晚上群众挤满一屋子,还舍不得让李舒同志走。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3 07:29 , Processed in 0.17660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