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裕尔河畔的赤子之歌 緑绮 欣逢徐景宏先生散文集《北归的鸿雁》出版发行,作为朋友,我为他击掌庆贺。耕耘者奋斗的足迹应该让后人有迹可循,心血凝聚的美文应该与世人分享。 我和徐先生的友谊缘于他的散文《走进七家子》。这篇散文发表在《青年文学家》杂志2014年第5期。很巧我也有篇散文在贵刊同时发表,徐先生找到了我,并给我送来了样刊。恰逢文学期刊《雁翔湖》开始创办,我们共同编辑散文作品。 徐景宏先生,曾是富裕县一名局级领导干部。退休后,一直笔耕不辍。他的视野覆盖家乡的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的内心盛满对家乡各族人民的牵挂,他的笔触涉及对家乡各种风物的评说。在文字世界里,他文思涌动,走笔自然,迎来了文学创作的一片艳阳天。《山花》、《青海湖》、《新青年》、《北极光》、《北方文学》、《青年文学家》、《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海外文摘·文学版》、《黑龙江日报》等报刊都留下他耕耘的足迹。 乌裕尔河东西向贯穿富裕县境内,两岸芦苇摇曳,田野广阔,丹顶鹤、白鹳等美丽的大鸟在这里栖息繁衍。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融合,民族风情各具魅力。徐先生便是家乡魅力的发现者和传播者。在他的笔下,雁翔湖渔村是美丽的:“高低错落的芦苇起伏跌宕,紧紧环抱着湖泊,还有那草本植物芰菱,圆圆的叶子上面绽放着无数朵黄色的小花,给湖的周边涂上了绚丽的色彩。”在他的笔下,北部引嫩运河是雄伟的:“乌裕尔河上最大的交叉工程——溢洪闸……巍然屹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纵目望去,犹如一条银色的长龙飞舞在虚无缥缈的空中。”在他的笔下,白龙泉具有传奇色彩:“据村里的白胡子老人讲,早年春天,禾苗欲燃,人们盼望神龙降雨。一天,东海龙王的两位公主白龙和青龙不顾宫禁降下大雨,然后落地成泉。”在他笔下,七家子焕然一新:“一栋栋别具民族风格的红砖彩钢民居鳞次栉比,有序地摆放在小山的北面……牛儿在悠然漫步,成群的羊儿在雪地里滚动。” 散文写作主要是写人、写事、绘景、状物不拘一格;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兼采并用。徐先生散文里的景物描写堪称一绝。 他的笔下,人物刻画得特别逼真、形象,于跃清“一米七六的个头,长得虎背熊腰,说起话来慢声细语,有条有理,话语中偶尔地夹带着“ 嗯呐” 的口头禅,走起路来稳稳当当,有时双手插兜,有时双手后背,有时左手夹着旱烟味道浓浓的纸烟,好像大脑在思考着什么。”婉容“出落得像一朵刚刚绽放的白玫瑰,清新脱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她高挑个,小蛮腰,白皮肤,鹅蛋脸,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嘴。集江南女子的婉约与北方女人的豪爽,西方女子的浪漫与东方女人的传统美德于一身,潜在着一种非凡的气质和风度。”老兵逯云涛“中等个儿,长瓜脸,白净面,单眼皮,留着两道长长的鬓角,一身绿色的军装,在江东大市场一壁一个绿色的印有“八一”字样的车棚里,做修鞋生意。他为人直爽豪迈,从骨子里渗透出一种军人特有的气质。”何艳艳“她高挑苗条的个儿,身着粉红的连衣裙,走起路来显现出曲线的美,脸颊绯红,两道柳叶弯眉下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披肩长发随风飘逸,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了江南的青山绿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赵国安“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十分匀称,两缕长而弯曲的头发垂在双鬓上,在他身上流露出学者特有的高雅气质。不过,时间的老人还是无情地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岁月的年轮。”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于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久久难忘,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 读徐先生的文章,读者会体会到“治学严谨”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他的散文引述翔实,言必有据,关键的地方则用数据说话。《无限风光白龙泉》文后就注明了四个参考资料:《龙泉纪行》《依克明安旗一般状况》《国际蒙古学专家、蒙元史专家林沉教授简介》《展翅金鹰关不住——忆邓拓》。他在《嫩江石,我寻觅的红玛瑙》一文中引用《后汉书》《龙城旧闻》等资料介绍嫩江石的文史掌故。例如,“清代人魏毓兰在《龙城旧闻》一书中写道:嫩江石绿如翡翠,黄如琥珀,红如珊瑚……”《松嫩平原上的引嫩运河》一文则引用了大量的数字。例如,“引嫩运河是我国较大的无坝人工河之一,有大运河的姊妹河之称。全长283公里,平均底宽17米,水深2.27米。每秒可引水30—50立方米,可供容积为22800万立方米的黑鱼泡(今为大庆水库)、红旗泡水库蓄水,团结、富南、林甸、萨尔图四大灌区百万亩良田的灌溉,沿途居民的生活用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景优美的地方必有杰出人物出现。徐先生没有忽视这一点。他的散文中时时出现家乡建设者的身影,给读者带来了充满阳光的正能量。何艳艳是《嫩江石,我寻觅的红玛瑙》一文中的人物。她是嫩江上游达斡尔人,是一家石雕厂是老板。充满青春活力的何艳艳雕刻手艺精湛,她厂里的嫩江石玲珑剔透,“原野上,牛背横笛的牧童走来;池塘里,一对眷恋的鸳鸯在追逐玩耍;江岸边,雄狮依然睡卧;丛林中,东北虎仰天长啸……”她对嫩江石的生态环境与形成也了如指掌。不仅如此,她天性善良,乐于助人。当看到小孩不慎落水,她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救人。纵身一跃的一瞬定格在善与勇的天平上。吴占柱是《走进七家子》里的人物,“人们首肯的是有“柯族雄鹰”之称的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研究会会长、学者、作家,土生土长的七家子人吴占柱先生,他数十年披星戴月、呕心沥血,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游说、奔波、研究柯尔克孜族的发展壮大之中。走遍了白山黑水,收集、整理了大量素材,不断发掘、抢救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这些人物成为文章的一抹灵动的色彩,他们的言谈举止诠释的是作者对真善美的定义。 徐先生的散文笔力老到,比喻恰当,想象奇特丰富。他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人物,突出主题。《北归的鸿雁》结尾有这么一段文字:“在归来的路上我一直在细细寻味……眼前总有一只矫健的鸿雁在高傲地飞翔。对了,秦建文不正是富裕这块土地上孕育的一只南翔的鸿雁,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又飞回北方家乡,筑巢孵化,丰满羽翼的一只可爱的鸿雁吗?”秦建文的形象和鸿雁有机结合在一起,主人公的形象高大起来,让读者久久不忘。同样,《嫩江石,我寻觅的红玛瑙》的结尾也有这样的文字:“此时,一个耐人寻味的遐想在我的心头萦绕着:何艳艳不正是达斡尔人民心中的嫩江石,我寻觅的红玛瑙吗?”何艳艳因红玛瑙而光彩照人,红玛瑙因何艳艳而有了灵性。二者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徐先生写作,不局限于家乡的风土人情,曾经和东北有关的历史人物也进入了他关照的范畴。散文《婉容,一朵枯萎的玫瑰》涵盖了末代皇后婉容表面荣耀实则凄惨的悲剧一生。作者以一个富丽堂皇又有些浪漫的清代皇家婚礼为这篇散文开端。这婚礼的情调和主人公凄惨的命运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情震荡。文中以大量详实的资料提高文章的可信度,以曲折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深刻揭示出女性在封建时代受到的摧残。婉容,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性,在清代皇妃中称得上翘楚;她的家世显赫,背景深厚。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白富美。这样一个女子的悲剧颇令人同情。作者的怜惜之情溢于笔端,文章的题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富裕县周边有个克山县,这里有个“中国·克山毛岸青纪念馆”。徐先生走进克山,也走进了毛岸青鲜为人知的一段痛苦的童年以及毛岸青到克山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一段历史。毛岸青出生在白色恐怖时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被湖南军阀杀害,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徐先生的文章前半部分简要介绍毛岸青的这段痛苦的经历,后半部分着重介绍毛岸青在土地改革中对克山县的卓越贡献。“毛岸青和一些工作队员去郑家,外边大雪泡天,眼睛睁开都十分困难,到郑家需要坐爬犁走20多公里路”这样绘声绘色的描写在文中比比皆是。毛岸青把“克山病”反应给中央领导,纠正“左倾”错误倾向,这些抽象的政治术语在文中都变得可触可感。这就是徐先生的散文《毛岸青,一位痛苦的忍者》的成功之处。 《萧红,一朵凋谢的昙花》是以游者走访的空间顺序写的散文。文章的开头,作者是以极浓厚的兴致奔向呼兰老城的萧红故居和纪念馆的。结果吃了闭门羹,纪念馆闭馆。这种扫兴也让读者跟着心情抑郁起来。其实这才是写作的高明之处。欲扬先抑,让读者更强烈地期待作者再次采访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萧红,不至于扫兴而归。作者“临时决定晚间在呼兰下榻”让读者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作者领着读者先在呼兰城区走了一圈,“随着游人直奔呼兰河畔,寻觅《呼兰河传》中放河灯、唱野台子戏的地方。”虽然在萧红纪念馆的外面,却更贴近了萧红生活过的环境;虽说世殊时异,呼兰河大致样貌还是没有变的。时尚的元素背后是静静流淌的呼兰河。第二日在萧红广场散步,与一位年轻女人的对话,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五元钱车程到西岗公园,那里有萧红纪念碑和萧红墓。”看似漫不经心,却是匠心所在。既能承上启下,又能让拜访萧红故居一行有了新的看点,文章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文章的重点还是探访萧红故居,并在此处深入了解萧红的跌宕人生、痛苦的悲欢离合和她厚重的文学作品。作者详细描述了萧红的三次婚姻,不仅为端木蕻良点赞,还为萧红反封建的精神点赞。对于一些不理解萧红的言论敢于大胆指斥,立场坚定地认为“萧红的爱是忠贞不渝的”。文中还用较大篇幅叙述萧红的创作生涯和坚持抗日的斗争精神。“我们真的看到了文学洛神萧红,不过她像一朵瞬息绽放的昙花凋谢了,是在香港风光旖旎的浅水湾……”这样的结尾,既巧妙地交代了萧红最终病逝的地方,也照应了标题。昙花一样美丽的萧红消失了,文章也戛然而止,然而作者的情和读者的牵挂却不会停止,在留白的空间进行另一种方式的交流,一样切合默契《我心目中的陈俊生》写在陈俊生同志逝世14周年。文中徐景宏深情缅怀这位曾经带领省委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深入到富裕县富海公社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活动的老领导。因为曾经共事,所以作者写起来得心应手。陈俊生的语言特点、做事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深入基层作风扎实、平易近人善于发现人才的党的好干部形象跃然纸上。 当24岁的作者请教陈俊生当秘书的诀窍时,陈俊生的语言是干脆利落的,“秘书可不是好干的,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干的。”然后他若有所思地说:“当秘书首先要了解领导,他喜欢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领导的口味,年岁大的文化水平稍低的领导,喜欢大众话,要把话说深说透,说到点子上,文字一定要朴实。文化底蕴高的领导,喜欢舞文弄墨,理论水平高的材料。换句话说,好的秘书要超过领导的水平,只有这样你才能当好秘书。”当陈俊生发现眼前的年轻人是可造之材时,他的语言是掏心掏肺的,“我和欧阳钦书记个人关系是不错的,曾多次陪欧阳钦书记去周恩来总理的家,因次数太多,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了。欧阳书记和周总理待人都非常亲和,他们之间的谈话好像有很多情感在里面,就象兄弟唠嗑一样。” 作者对老领导的深切缅怀之情跃动在字里行间,更凝聚在文末的名句引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卒章显志,意蕴深刻。 走笔至此,我的脑海中萦绕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徐景宏先生笔下总涌动着拳拳深情?我想,他的心中一定盛满对家乡的挚爱,对母亲般的乌裕尔河充满感激。乌裕尔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在他笔下熠熠生辉,因为他是乌裕尔河的赤子。有了乌裕尔河的滋养,他的文思必将像乌裕尔河的流水一样波澜起伏,滚滚向前! 绿绮,原名卢秀琴,女,作家。中国绝句小说新文体筹委会执行会长。有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散见于《雪莲》、《新青年》、《北极光》、《山东文学》、《北方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家》、《星星·散文诗》、《连云港文学》、《微型小说月报》等40多家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