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98|回复: 1

[诗词] 无限风光白龙泉-徐景宏作品选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 04: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无限风光白龙泉
   我原来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大泉子村。村里有一泓清泉曰白龙泉,在此泉东2000米的地方有她的姊妹泉---青龙泉。两泉遥遥相对、相互依偎、熠熠生辉,像两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乌裕尔河北岸旳土埠之下。
说起两泉,还真有一些来历。据村里的白胡老人讲,早年春天,禾苗欲燃,人们肦望神龙降雨。一天,东海龙王的两位公主白龙和青龙,不顾宫禁降大雨,然后落地成泉。
   连绵逶迤的小兴安岭余脉,在大泉子村形成一个峡谷。站在敖包山上向下俯视,谷底闪金亮银,妙趣横生,白龙泉犹如一条洁白的玉龙,匍匐于依依杨柳、萋萋芳草之中,颇有“山高水远路多花”的景象。
   走近白龙泉,只见平坦的地面上布满了无数个像仙人球一样大小的塔头,有的生出了绿茸茸地青苔,有的开出了黄乎乎地小花,有的长出了密麻麻地三棱草,在塔头之间闪烁着水的光亮,原来是娟娟细流在涌动。南行十几米,倏地成千上万的细流汇集成了1.5---2米宽的水幅,弯弯曲曲,汨汨流淌。水流的两侧芍药、打碗花、烟火头花、黄花随风摇曳、千姿百媚、争芳斗妍,像绒团、像喇叭、像火炬。最终,潺潺的流水进入300米远的自然湖泊---龙湖。湖面上野鹜与家鸭“呱呱---呱呱---呱呱---”对话,传来了大鹅“咯咯---咯咯---咯咯---”地叫声,惊动了水里的鱼儿,鱼儿逗引着鹅、鸭在湖面上留下了一圈一圈水的波纹,酷似一幅别致的动漫画,好看极了。
   两泉的形成绝不是“神龙”的“点应”,而是远古地壳变迁的产儿。据民国年间《依克明安旗一般状况》一书记载:“境内有天然之暖泉,冰期不固,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秋冬狩猎,春夏捕鱼,野草黄花点缀其间洵为天然之胜景。”从这段文字里不难想象当年的盛况......
图片1.png
          青龙泉边稻花香     马也 摄影
   公元1757年10月17日,额鲁特蒙古族人依克明安台吉---巴桑,由新疆左翼将军扎萨克郡王---车普德恩扎布奏请皇帝,奉旨率众,从准噶尔盆地移居通肯(通肯河、)呼雨儿(乌裕尔河)一带指界游牧,定居在两泉之间,后称此地为依克明安旗。
   依克明安旗原始疆域宽广,东部与小兴安岭大青山接壤,西邻嫩江,南连明水,北濒讷谟尔河,总面积近70万公顷。这里草原辽阔,河流纵横,依山傍水,土脉膏腴,历史上固有“天然牧场”之称。旗创始人巴桑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繁育了大批的御马,年年进贡朝廷16匹。并博得了皇帝的宠爱,每年要到京城理藩院值班一次,皇帝按其贡献、职务发给年俸银子,上朝的时候赐他乾清门行走,还赏给他双眼花翎、稠缎、荷包等。
   1912年,这里建立旗公署,并管辖鄂古格斯部、依和部、特楞古德部、杜尔布德部、特尼格德部等五个区,旗公署设在白龙泉边。那时因呼伦贝尔、扎赉特旗等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轰动一时。民国政府急忙压服,巴桑的第五代传人辅国公巴勒吉尼玛出任宣抚,到各地劝告成功,直至独立风云平息。事后民国政府论功行赏,巴勒吉尼玛连续被民国政府封为固山贝子、扎萨克贝子、贝勒贝子并颁发印信。开始兴建了奢侈豪华的贝子府,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教育、卫生、风俗礼仪、财务管理等统治体系。此时,依克明安旗就以一级政权机关出现于世(相当于地、市),贝子府的王爷们加紧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1935年,国内军阀割据,也带来了依克明安旗的破产,疆域屡经开放,逐渐缩小,东西在新屯和七家子之间,北至齐北铁路,南与依安隔河相望,面积不足5万公顷,体系改为旗制。
   1948年春,国家取消了依克明安旗的建制,把依克明安旗化整为零,分别划给了黑龙江省依安县、富裕县、农垦黑龙江富裕牧场。同时,宣告了本旗历史的结局。
   白龙泉见是证依克明安旗古今历史的百叶箱和风向标。历史上,每年祭祀鄂博之盛典,人们都要在敖包山下,白龙泉边屠牛宰羊,举行隆重的仪式,各旗旗长都来寻欢作乐,喇嘛手持法器,身披袈裟诵经,然后食胙,举行赛马,摔卜奎(角力),胜者赏于牛马之类。
   上世纪40年代末,气势恢弘的喇嘛庙,大智寺收藏的108部经文(国内珍品)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被损毁,现已荡然无存。象大时钟、办公桌椅、卷柜、沙发、茶桌、衣服架等被当时富裕县机关作为办公用品利用起来。
50年代中期,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了社员们用白龙泉水浇灌的一颗18斤重的大甜菜,当时的大泉子大队党支部书记、蒙古族人姜力,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中南海合影留念。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也遭到了空前的浩劫。数百年来蒙古族人活动的场所---敖包山,被搬去改土增肥,夷为平地。白龙泉下的五色石被大批挖走,或建筑房屋,或铺设道路,或修了“大寨田”,令人痛心不已。
   白龙泉是富庶的,南边是一望无垠的乌裕尔河草原,经过泉水千百年来的冲积贮存了近二千万吨的草碳矿。草碳中含有各种腐植酸,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笔取之不尽的宝贵矿藏。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白龙泉一时惊动了省内外的有关部门,备受人们的青睐。经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黑龙江省水文地质队和五大连池矿泉研究所等五个单位的测试、化验,属于天然冷泉。白龙泉每小时流量72吨,青龙泉流量40吨,泉水中含有十几种微量元素,均达到国际水质标准要求,是酿造、饮用的最佳水质。面对这么好的水质,一些企业伸出了贪婪之手。70年代末,白龙泉被一个企业大动手术,用塑料布、水泥板,把白龙泉泉首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80年代后期,村里建起了白酒厂,饮料厂。生产白酒和各种香槟。当时的设备是一流的,泉水经过沙棒过滤、紫外线消毒,机器灌装。尤其是香槟,在黑龙江省食品研究所李志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象水蜜桃、桔子味的,都是用原汁、工业糖、柠檬酸勾兑而成,浓度高、质量好、味道佳,是绿色的饮品。由于当时受不正之风的影响,加之农民初次管理企业等诸多因素,最后导致企业夭折。30年过后,一个大庆的企业在泉上建起了厂房,白龙泉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不顾历史的传说,凭空杜撰,想入非非,把白龙泉叫成“双龙泉”、“龙涎泉”、“寒池”、 “天堑泉”弄得风马牛不相及。最近村里根据群众的反映,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在工商部门注册白龙泉、青龙泉的商标,我看是一件非常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情。

图片2.png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 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世上并没有什么“仙”和“龙,”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托物言志而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还是颇有道理的,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块面积不足4000公顷的土地上,依克明安旗曾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风云人物、名人志士,据不完全统计副厅级以上干部有十几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也有十几位,也是白龙泉、青龙泉哺育的结果。原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沉,笔名亦邻真、林沉宁布,是巴桑的第七代嫡孙,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担任蒙古史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理事等职。林沉先生出访过美国、德国、日本、蒙古等国,精通日、俄、英、法、德、蒙古、藏、满、达斡尔(无文字)、维吾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学多识,著作等身,是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原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达斡尔族著名书法家、画家椰拉,七八岁时离开依克明安旗,耄耋之年特地从呼和浩特来拜谒白龙泉,以了却童年的记忆。椰拉与我国著名书法家,作家邓拓,著名作家玛拉沁夫都有过书法赠诗的活动。在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吊桥公园的垦石园,本人有幸见到了椰拉先生的墨宝,字迹豪放潇洒,大气磅礴,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好的行书。遗憾之事未能见到椰拉先生的画作。原南海舰队政委王义军,17岁离开小泉子,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98年一个夏日,我和富裕县人大主任王殿义陪70高龄的王政委和夫人回到小泉子,看望家人和年轻时的朋友。酒席之间,他念念不忘军队和百姓的关系,回忆起每次战斗的胜利都离不开老百姓时便心悦诚服,说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时便潸然泪下,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多为国家做贡献。他现在依然精神矍铄,乐居广州安度晚年。我的同学、文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达斡尔族作家赵国安,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激情和脚步,他在生产队一边放牛牧马,一边吟唱:敖包山哟高又高,/白龙泉水长又长,/天上雄鹰展翅飞,/地上百花伴牛羊,/美好生活人想往,/我何时走进月色荷塘。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考上师范学院,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他已经出版了《没有墓碑的墓》、《东迁》、《西征》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还有四部长篇小说和一部诗集待出版。2013年《感动富裕人物》最美村官,大泉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小泉子党支部书记张振亚,是纯粹的依克明安旗人的后裔,他工作有能力、决策有魄力、在群众中有感召力。带领各族人民开发稻田11350亩,建成提水泵站、拦河滚水坝、建穿堤闸、智能水稻催芽车间各一座,修筑外围阻水坝5500米,主干渠4300米,支线渠8400米,硬化田间路等14.5公里。引导人民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使群众的生活步入了小康的领域。由于业绩突出,被破格转入事业单位编制,月工资2150元,成了人们热议的公众人物。


   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健全生态环境体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召唤。彻底毁灭了人民依赖自然、吞噬资源的幻想。健全生态环境的核心就是要保护、恢复生态。让天空更蔚蓝,水更碧绿,空气更清新,树木更葱茏,生物更多样,植被更茂盛,人民生活的空间更加低碳环保。借此契机,白龙泉将梅开二度,再次萌发了青春期的骚动,希望社会有识之士来驾御她、发掘她,象保护自己的眼球一样去爱戴她、呵护她!重筑敖包山,把曾经破坏的生态恢复起来。到那时厂房林立,机器轰鸣,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敖包山上绿荫如盖,白龙泉流淌在百花怒放的草原上,一批批游人纷至沓来,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啊?不久,一个无限风光的白龙泉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民面前!

        参考资料:
①、姜黎、大庆《龙泉纪行》
②、民国期间《依克明安旗一般状况》
③、和硕特·博彦《国际蒙古学专家、蒙元史专家林沉教授简介》
④、玛拉沁夫《展翅金鹰关不住——忆邓拓》
原载于《北极光》2014年第6期,有改动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05: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104702a01xf4f431tflrl3.jpg 104702bq84swr28qqy77r7.jpg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2 18:32 , Processed in 0.21599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