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30|回复: 1

[诗词] 走进七家子-徐景宏作品选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5 04: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走进七家子   


   又是一个双休日,准备好了行囊,儿子拉着我们去旅游,我们的车像一叶扁舟滑行在茫茫的雪海里,刚一出被称之为酒城乳乡的富裕县城,迎面农垦富裕牧场高大的广告牌映入眼帘:黑龙江省100个值得去的地方,《玛纳斯》史诗---世界首创,柯尔克孜东迁纪念碑---国内独有。这便是我们一行的目的地。
   七家子是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地方,先人们是18世纪从新疆东迁过来的。同行的达斡尔族作家赵国安对于这段史实是最清楚的。他的第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东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把我们的思绪卷入了那段尘封了281年的历史画面之中:雄伟的阿尔泰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嘶鸣,美丽的叶尼塞河像一位失恋的少女在哭泣,当草原上的格桑花即将开放的时候,在清政府的诏令下,柯尔克孜族人的一个部落被迫离开了可爱的家乡,开始了万里迁徙,一路多次打败兵匪、野兽的袭击,风餐露宿,饱受气候与疾病的侵扰,在人员、车马损失大半的情况下,终于来到了嫩江东岸的七家子,遂水草而居,开始游牧渔猎生活......
      这时,车前突然一亮,迎着初升的朝阳,一排排笔直的银中杨,在雾凇的雕琢下结满了无数个像棉桃一样的白花,越发显得晶莹、玲珑,美丽端雅。一栋栋别具民族风格的红砖彩钢民居鳞次栉比,有序的摆放在小山的北面。一缕缕炊烟像雾霭一样笼罩在村子的上空,散发出百草的浓郁芳香,像茉莉花茶一样沁人心脾。远处有三三两两的牛儿在悠然漫步,成群的羊儿在雪地里滚动,这是清晨七家子的景象,多么像一幅浑然天成的水粉画。
     看到这如诗似画的七家子,它过去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陪原《人民公安报》社长、总编辑李长群先生采风,顺便到七家子转了一圈,七家子座落在一个簸箕形的山坳里,是农垦富裕牧场的一个连队,这里没有公共交通,职工居住的都是土坯茅草房,村里的卫生并不好,牲畜的粪便随处可拾,也就是一个再也不能普通的村庄了。
       在村办公室,我们见到了村委会主任常保军,这位精力充沛、能歌善舞的柯尔克孜人的后代,多次参加省民族歌唱会,成绩骄人。在他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柯尔克孜人的聪明、睿智。他告诉我们,这个村有生活区,居住着柯尔克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满、汉族共128户,424人。村民全部乔迁到具有柯尔克孜族建筑风格的新居里,户户有四轮拖拉机和摩托车,有25辆轿车、微型车,有十几台大型播种机、收获机,人均收入逾一万五千元。有养殖小区占地3.9公顷,有8400平方米的现代化牛舍,年产鲜奶2400吨。有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温室20栋、冷棚200栋,年收入230万元。有乌裕尔河湿地保护区,面积1400公顷。有民族风情园,包括柯尔克孜民俗馆、《玛纳斯》史诗长廊和广场、东迁纪念碑、黑龙岗生态森林公园、敖包山、柯族院、五座蒙古包式毡房旅游饭店,基本上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看、吃、住、购物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这里是镶嵌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谈起七家子的变迁,人们首肯的是有“柯族雄鹰”之称的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研究会会长、学者、作家,土生土长的七家子人吴占柱先生,他数十年披星戴月、呕心沥血,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游说、奔波、研究柯尔克孜族的发展壮大之中。走遍了白山黑水,收集、整理了大量素材,不断发掘、抢救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他或与他人合作撰写了《柯尔克孜族文化》等12部专著,文章200余篇,其中《柯尔克孜族文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17日)一书荣获第七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文学科研成果奖。他像调车组的链接员一样,把满载着柯尔克孜人梦想的一节节车厢与高铁列车拼缀在一起,让柯尔克孜族人民追赶时代的脚步。机遇真的来了,2006年7月19日,黑龙江农垦总局领导来到了富裕牧场,登上黑龙岗看到满目疮痍的七家子,满腹疑团,从此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从此诞生了。领导果断决定由总局、分局、场部投入资金,七家子职工自筹一部分资金,建立一个柯尔克孜族新村。于是,场长谢仲侠率领有关人员从呼伦贝尔草原到帕米尔高原,先后考察了12个州、盟、市、旗。归来后,立即形成设计规划、实施方案,并开始着手建设。不到两年的时间,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崭新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图片1.png
                      柯尔克孜民俗馆      秋枫 摄影
      两年前,我第二次来到七家子,有幸参加了柯尔克孜族东迁节的庆祝活动。我站在村南怪石嶙峋的黑龙岗上举目远眺,这里与西边的敖包山相对峙,在一山一岗之间,一片一片的次生林郁郁葱葱,森林中有一对对情人在亲吻,一株一株的古榆蟠曲若龙,林荫下有一群少年儿童在做类似丢手帕的游戏,也有游人在祈祷求福,这一切尽收眼底。往南望去星星点点的野百合、马兰、达子香、野菊花在草丛中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红彤彤、蓝靛靛、黄灿灿煞是好看。小草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蔫蔫地垂下头,熟睡在大地上。一群群羊儿相互簇拥在一起,抵御夏日的炽热。像弦月一样的月牙湖波光潋滟,湖面上有几只野鹜在追逐嬉戏,一会儿尾巴朝天把长长的脖子突然探进湖里捕捉鱼儿,一会儿煽动着双翅扑棱在湖面上,像百米运动员冲刺一样。远方的乌裕尔河像泥鳅、像古典图案的云子卷、像数学里的无穷大,弯弯曲曲地流向西边的天际......这百花盛开的草原、这风光旖旎的塞北水乡、这恬静安谧的村庄,把人们带入了梦中的桃花源,使之流连忘返。
   白天的庆祝活动多半有些官场氛围,群众发言、领导讲话无不追忆那引人心动的历史,憧憬柯尔克孜族美好的未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心灵的感悟。最吸引人的的还是篝火晚会,当西边的暮日退去之后,人们把一大堆柴草放在广场中央,在草堆上面架设数百根杂木棒成锥形,然后用火种将其点燃,开始时浓烟滚滚,像乌云一样紧紧地压在人们的头上,呛得人直流眼泪。不一会火苗开始窜动,这时浓烟在盘旋上升,火光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像爆竹,像礼炮。一根根木棒像无数盏蜡烛火光冲天,与天上的星辰遥相辉映,照亮了整片苍穹。男人足蹬“差米卡①”,身着“道恩②”,头戴“哈尔帕克③”,女人穿着黑边绣花裙子,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乐手们弹起了“库姆孜④”,人们欢快地跳起了踏歌舞、吾尔买克舞、加尔加尔舞等“比依⑤”,舞姿轻盈,袅娜娉婷。这时,年逾六旬的柯尔克孜族老艺人韩淑珍,用柯尔克孜语演唱了《我的家乡》、《爱马歌》、《额尔·博色尔博》等歌曲,歌喉像百灵鸟一样委婉流畅,富有浪漫和激情。紧接着中年歌手常保军唱起了原创歌曲《乌裕尔河我的家乡》,歌中唱到:

多少回在歌声里述说着你,
映山红开遍了乌裕尔河大地,
多少回在传说中亲近过你,
柯尔克孜的子孙生活在这里,
我的乌裕尔河美丽的地方,
辽阔的草原“库姆孜”悠扬,
我的乌裕尔河“乌鲁根⑥”在传唱,
这就是乌裕尔河我的家乡。

多少回在歌声里传唱着你,
黑龙岗保佑你乌裕尔河的大地,
多少回在梦里亲近过你,
乌裕尔河哺育英雄的儿女,
我的乌裕尔河富饶的地方,
辽阔的草原“库姆孜”悠扬,
我的乌裕尔河“乌鲁根”在传唱,
这就是乌裕尔河我的家乡。

       那高亢嘹亮、浑厚醇美、酣畅自如、余味隽永的歌声飘荡在广场的上空。人们尽情地唱啊跳啊,把整个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直到午夜人们才不舍离去。
   在村主任常保军的陪同下,我们来到柯尔克孜民俗馆,这个馆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题词的,三面的墙壁上刻画着柯尔克孜族等六个民族的图腾标志,驰骋在辽阔草原上的梅花鹿是柯尔克孜人宠爱的动物,也是他们图腾的标志。整个展厅面积700平方米,分悲壮的历史、百年老村巨变、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组织及活动三个展馆。主要介绍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宗教、生产、生活、风土人情、代表人物等情况。有实物、有图片、有文献。在第三展馆我们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李先念、万里、习仲勋、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北京二十次接见村民代表。德国、俄罗斯、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日本、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的专家、学者、教授多次来这里考察。接待游客10万余人。
   民族馆的南面是《玛纳斯》史诗长廊,漫步在438米长的长廊里,仿佛走进柯尔克孜族光荣、悲壮的历史。长廊的边框雕有民族风情的花纹,长廊上面的每一幅绘画(168幅),每一贴书法碑文(84贴)、每一尊雕塑(24尊),都那么生动、形象、逼真。长廊下是横贯东西的诗湖,湖面上满目荷花,或粉红或银白,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传来阵阵幽香,水面上的荷叶青翠欲滴,荷叶上面的水珠晶莹剔透。一群群蜜蜂在花蕾中穿梭,一只只青蛙在荷叶上跳跃,一尾尾红鲤在荷叶间游动,看到这一切,你会自然想到宋人杨万里的千古绝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置身这里如同约两、三友人一起漫步在颐和园的十里长廊一样。长廊的折角处是“《玛纳斯》英雄壁,”一幅32米长名曰《攻克别依克》的壁画,气势磅礴、恢弘浩大。全景展示了玛纳斯率领旗下十四个汗王英勇善战的悲壮场面。广场中央矗立着玛纳斯的雕像,只见骁勇的玛纳斯手挥舞着大刀骑着战马,不断高呼“冲啊!”驰骋在抗敌的战场上。大约1000年前,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为反抗异族的掠夺和奴役,争取自由,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描写这一场景的诗歌叫玛纳斯史诗,也是人类第一次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史诗,这一史诗和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并称中国三大史诗,可与欧洲的《荷马史诗》相媲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2.png
                   东迁纪念碑       秋枫 摄影
   这时,西边的天空上出现了绯红的晚霞,黑龙岗像古代的宫殿一样金碧辉煌,显得格外端庄、肃穆。整个七家子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之中,蒙上了一层橘黄色的神秘面纱.....在东迁纪念碑前我们看到:在泥泞的山路上,一位老人驾驭着一辆勒勒车,妇人抱着孙子坐在车里,儿子在前面助力地牵着马,儿媳弓着身体使劲地推着车,一直奔向东方。这是柯尔克孜人东迁的一个缩影,表现了柯尔克孜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和精神。看着这尊紫铜色玻璃钢材料制作的纪念碑,我们虔诚地读罢碑文,思绪竟然飘渺起来......仿佛穿越历史时空,来到古老悠远的西域,来到格桑花怒放的阿尔泰草原,来到美丽的叶尼塞河畔,循着东迁路线图,像当年的柯尔克孜族人一样,金戈铁马,跋山涉水,再次走进嫩江东岸富饶美丽的七家子......

注释:
        ①、长靴。②、长袍。③、帽子。④、弹奏乐器。 ⑤、舞蹈。 ⑥、故事。

   原载于《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5期               

        2015年11月,在第三届中国散文、诗歌作家神州行,暨2015年中国散文、诗歌作家西安采风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被收入《中国散文、诗歌作家精选2015年卷》一书,并被中国柯尔克孜民俗馆收藏。2015年12月,荣获齐齐哈尔文艺·神鹤奖(2014——2015年度)佳作奖。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04: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104702a01xf4f431tflrl3.jpg 104702bq84swr28qqy77r7.jpg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2 18:33 , Processed in 0.346535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