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73|回复: 0

李亚亮微文《地窨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7 08: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地窨子
文/李亚亮
记得我十多岁的时候,我家有过那段住“地窨子”的经历,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也挥之不去。
爸爸由于工作调动,到一个新成立的场子担任场长,且地处偏远。成立之初设备、厂房,机械等一切都需要重新规划、设计和安置,上级要求时间紧、任务烦重,爸爸是领导,必须要在一线靠前指挥,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吃住都很困难。看到爸爸劳累的样子,妈妈和他商量,把家先搬过去,对他也有个照应,爸爸犹豫了许久同意了。记得搬家那天,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前来送行,老亲少友围满了一院子。因为毕竟我家在那里住了整整十八年,跟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我记得是用两台“55型”拖拉机车斗,拉走了我家的全部家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车上,望着渐渐远去老宅和那帮挥手告别的邻里,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当时的路况很不好走,颠簸了约两个小时左右,来到了我的新家。下车后,我顿时失望了,这个家和我的想象的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工人们过来帮着卸车、抬家具、搬东西,而我却好奇地围着我家的“房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感觉很很是奇怪。在前面看,窗户,门都很正常,从侧面往后走,就是一个土包,直接可以走到房顶,烟囱就好像直接立在地面上。爷爷看我好奇的样子,用手掸了掸身上的灰尘,长长地喘了一口气给我讲了起来。孩子,这种临时房屋民间称为“地窨子”,一般都选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或丘陵处,向地下挖约两米多深的长方形的坑,可根据居住人员多少而设定大小,前面立起高于后面的几排房柱,上面再加檩子椽子,铺上草席再加上土,就是房盖,阳面砌墙安上窗户和门,屋里搭炕和锅台,隔断起来就可以生活了,这是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经过一两千年总结出来的,是劳动智慧的结晶啊。爷爷的一番话才让我对这个新“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家在这里住了九个月后,搬进了家属房。爸爸在这个场子工作了三年多,他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那时还允许子女接班,他就光荣的离休了,我的三哥就接替了他的工作,分到了其他单位上班。是因为爸爸的工作需要,才使得我们一家人有过这段住“地窨子”的经历,这期间让我感受到了爸爸的吃苦耐劳、对工作的敬业和真诚的付出精神,是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更让我感受到的是,只要一家人团圆,住在哪里都是温暖、馨香的。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2 18:04 , Processed in 0.17426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