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张

[情感富裕] 儿时回忆(散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3:3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粮店街新旧景色:百年沧桑,今非昔比。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3:3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为方便朋友们阅读,把文章相关内容图片发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4:2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4:5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这是我文中提到上方为女儿墙的老建筑的青砖民居。
除女儿墙类似,在其他方面也不尽相同。
女儿墙院内与院外墙体立面图样不同,这里看到的是院外模样。
院内为实体面,砌成大块整体分段图样结构,大方美观,不象外部女儿墙面连续十字方孔(不通透)图样。  
而且所有凡此结构房屋,院外女儿墙大抵均为这统一模样,而院内女儿墙体立面,图式则各有不同。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5:0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此建筑遭遇大地震时,女儿墙已部分坍塌。整个女儿墙,损毁严重。从图中观察,已被拆去上边一部分,为了安全,整个女儿墙只留存了下半部分。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5:0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只有这边一角还算完整。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5: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李叔同故居,有粮店后街60号、65号、67号几种说法,这与沿街房屋变化有关。变化,核定,更改所致。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发表于 2021-12-26 10:2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
张老师的文笔修养和情商极高!加上岁月的沉淀、升华才能写岀这样好文。我是在富裕岀生、长大的,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富裕。您在文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和人勾起了我一点回忆,我家最早住在铁西东明牧场管理局,我们周围的同学以杨和姜姓为多,边上有个屯子叫杨屯,均姓杨,姜也是大姓,而且当官的多,几乎成了帮派关系,听父母辈们说的。富裕县经济很落后,这因为在外游荡见识了其他地方后才感觉到的,但在内心里却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感谢您分享了记忆中的宝贵印象。天津去过一次,我很喜欢的城市,有味道有感觉。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11:3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見到望海楼(图),不禁浮想联翩,夜醒难寐。

十九世纪中叶,随教会传教至中国,法国教会便在这里建成了望海楼教堂,名称为《圣母得胜堂》。
中国人称其为《望海楼教堂》。这个名称来源于曾建在附近的《望海寺》,而并不是真的登此楼得望见海。即使那时此楼与海边之间一马平川,也断然不可能望见海。即便当年教堂建成之初尤如鹤立鸡群,高高在上,此名之称也欠准确。
当年教堂后一片坟地,称鬼子坟。后教会在此盖了一片房屋供教民居住,即望海楼一条胡同、望海楼二条胡同、三条…四条胡同。

我上中学时,从家到中山路与元纬路,小关,东河沿大街原称《贾家大桥》处有东西两条路经可走。

东边路径,由家白衣庵东向北途经陸家胡同口,地藏菴前,再向东走地藏菴大街一小段(不知名,因此段路,位于老地藏菴北墙外,道路北为另一民居外墙,整段路没有住户大门,没有路牌标识)再北拐兴仁里,上一坡道(原金种河大堤)右拐经摆渡口胡同北口,立兴里北口,北行即到狮子林大街(老金钟河一部分),过马路上东河沿大街行十分钟过老菜道东口即可到小关大街西口,金钟路南口的贾家大桥地界了。

上述之前,过狮子林大衔进东河沿大街处,向东50米,是叫做锦衣卫桥的地方,车水马龙,煞是热闹。从这向北为锦衣卫桥大街,西北为一小岔路(不知名,但路口有一《小关浴池》人人皆知)。向南为《十字街》。此路口为五条道路相汇,其西为狮子林大街,其东为水梯子大街,两街在此相接。
此路口东北处有一食品店,很长一段时间去父母家,途经,在此处购买糕点之类食品。记忆中,小店从未断人流往来,顾客盈门,当令现今买卖家羡慕不已。

述说如此之多地名,细心看客可能早已感到,很多是与河相关,可眼前实际上没有河。
这儿,皆因这些地名都是百年前的称呼延续至今。如今一概未见实物,只能由地名可見当年之景象。
后从书籍,广播中逐渐知晓,这儿,原来是水道环绕,水路通畅的地方所在,此地向北还有陈家沟子,向东还有金钟河大街……等路名。但我还真没见到一条河,一道沟,一滴水和取水用的"水梯子"以及方便行人过河的摆渡和小桥……。
一丝一毫,踪影无存。

我不禁感概:沧桑百年,面目全非。
有时走在路上,看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为名为利,为生为活,……而这一切,百年后皆会不在,包括大街上所有的人……。

我上学的西边路径,就要和望海楼相关了。
当年住在白衣庵时,坐在院中,傍晚总会听到教堂的钟声。也曾经常在教堂附近来往,但是我,从未进过教堂之中。
之后,只是在文革中进去过几次。那时侯教堂窗户上好看的彩色玻璃已被砸烂。内部设施已不知去向。

望海楼教堂,一度改为金家窑派出所,也曾做为给自行车打钢号(防盗窃举措)的地方。

我家和爱人娘家居于望海楼两个方向,虽不太近,但没出一个街,一个派出所管辖。
办理结婚登记时,还记得办事员还说了句笑话,你俩倒省事,在一个地儿,全办了。

我上学的西边路径,其中一部分也是我们来往爱人婆家,娘家必过路径。结婚登记,孩孑出生以及我工作调回津的上户口等等事宜全在这一块办理。

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时,天未明,雨在下,爱人抱着尚未满月的孩子,我还不在跟前,……正当万难之时,受好心人相帮,先是躲进望海楼教堂之门外十五路终点站的小木屋,后又进入望海楼小学(在教堂院内和老医学专科学校院內)内躲避震灾很长一段时间,直至震情稍缓为止。

一生中遭遇太多的好人相帮,此生均未相报,想起来亏欠之情,至死遗憾!

有点跑题,若爱听此段"抗震"故事,如不嫌弃,留待后叙。

教堂方向与海河有一30度交角,它的右侧墙外为望海楼胡同,隔一小片居民住房,向西就是沿海河的医院路了。
原来不解此路名出处,后来知晓是因历史上,附近曾存在的北洋医院而得名。(在我发照片中有一张为重建恢复的北洋医院图)。

教堂左边有一条路,处于教堂院与当年的河北区委院之间。
上小学时,在1958年,我还在区委所属《红旗食堂》吃过一段午歺,这还得益于小学领导之帮。这条路上有一服装厂,是"天津市第四服装厂",后改为“斯必得服装司”。"四"一一"斯",想来大摡如此。
关健是此厂大门左侧,立有一个在坟地才有的,方形石柱。
父母在世时我极为反感与死有关的任何物,景,字词等相连,于是每每路过那里,都很避讳,躲得远远的,不为别的,只想让父母健康,长寿。
但是这石柱也让我明白了鬼子坟的地方就在附近。

沿此向前,进入金家窑大街,若顺大街左拐前行即可到达我婚后岳毌收留我们而借住的德华忠里了。

而望海楼右侧的望海楼胡同,它的北口恰也位于金家窑大街上,只不过到那儿,需右拐才可到达德华忠里,与前文所述那条道,是由金家窑大街需左拐,可到德华忠里。两个路途不同,最终在德华忠里胡同口对面相遇。
两条道儿,殊途同归,都可进入德华忠里。

不知我讲明白没有,我走的这两条路途,实际上,是绕着望海楼的一个圈。
教堂院(望海楼小学院)侧后门与第四服装厂,同在相距不远的一条路上。

刚才说的是由我家到爱人娘家的一段闭环路。

我上学之路,在途经金家窑大街时,路北有一唐家胡同。

此胡同口有一砖塔,再往前,德华忠里不远,有一座有名的清真寺一一《海潮寺》。

进唐家胡同向北走到头,就又是东河沿大街,老菜道,贾家大桥处。即中山路与元纬路,小关大街的交口。

这是我经常选择的两个"殊途同归"之路径,是由我家向东,向西反向出发,却均可到达目的地的"殊途同归"。

其中一条是由望海楼东、西两条去往德华忠里的"闭环"。

另一条就是由我家到贾家大桥(旧地名,已少有人知晓),即中山路,元纬路,小关大街交口的"闭环"。

一个大闭环,一个小閉环。

我小时,常被出家门,向东或向东,最后却都能到达同一目的地的情况而困扰。
是大人领着我,出门朝两个方向走,背道两驰,可为何都能到达同一个地方呢?

最早,还不是我自选的刚说的上学路途。
最先困扰我的,是从我记事起,由大人领我由我家去百货大楼的两条路径,让我不解。

一是出家门向西至东北角乘紫牌电车,一条是出家门向东至津塘支路(后改名货场大街,今胜利路)乘兰牌电车。
两条路径虽不同,出家门,一东,一西,但均可到达知平路上的百货大楼,两条道儿,到达百货大楼时却是方向相反,又是一个迎面相遇。
我困惑不解,也不曾去询问大人。


上学,知晓了《南辕北辙》的成语。我也曾替古人解释:地球是圆的,即使方向错了绕地一圈也能到达目的地。虽是笑谈,诡辩。但这里也不同于我上文所述之情况。

后来终于弄明白。这一现象是由天津的河流弯曲,造成道路曲折,看似方向不同的两条道儿,绕来绕去最终到达同一地点,而且还分不清哪条道儿远,哪条道儿近。故给人以上述错觉和不解。

我弄明白了这里的原因。
同时也找到了《殊途同归》这一词语的最恰当的,所用之处。

此文同为《儿时回忆》。但不熟天冿的人,恐读之费力。好象应该发在与津城有关之处。
如有不妥,还望见谅。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05:2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春阳先生:
刚刚才看到你发来之帖,喜读、欣喜。
看头象,年轻,英俊,读文字,清新、直爽、语言精练、有学识、功底深、风格令我喜爱。

有段歌词唱到:千里难寻是朋友,……
您就是我碰上的知音朋友!不知您家所在,也不知您年龄几何,不知您的经历,也不知您其他的其他……
缘份所在,不愿失去。短短交流,意犹未尽。
不知您感如何?

富裕县是我生活、工作了五年的地方。是在我人生低谷时给了我无尽温暖的地方。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们,他们的善行,品德影响了我一生。至今回忆往事,亦情难自已……

春阳先生,咱们应算作半个老乡,忘年交朋友吧?您是否接受我这个"老乡"和朋友呢?

我现居住在天津市南开区,天塔、水上公园地区。应该是天津最宜人居的地区了。您若再到津,希望一定和我联系,以尽我地主之宜。

符文浩先生是现今富裕县被我所敬重钦佩之人,有才华,热心肠。去年五月在《富裕信息网》上"相見"后,曾与我加微信建联系,热心助我寻找老朋友。可能工作特点,加之繁忙,断了联系。
虽经我再三努力:无论是发《微信认证》,还是打电话,均无回音,很失望、无奈。
特别是去年符先生曾到津且到位於我居小区楼下的《狗不理》就歺,但未与我联系。
其实我真想见见"老明友",并且来我家做客……

先聊这些,希望您,再到津一定和我联系、与我相见,使我们的忘年交,修成正果!
祝您及家人幸福安康,天天快乐!   大张敬上。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2 18:08 , Processed in 0.219038 second(s), 6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