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事记 【大事提要】2010年,富裕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上级部署,紧紧围绕“酒城乳乡、齐市卫星城、旅游中转站”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工业立县、牧业强县、招商兴县”战略,强力推进“四区一带”建设,通过统筹兼顾抓全局,集中精力抓重点,千方百计抓落实,推动了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7亿元,同比增长24%;三个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2.9亿元、15.8亿元、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39.5%、14.5%;财政总收入实现4.58亿元,同比增长75.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4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同比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 800元,同比增长51.3%。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富裕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先进县、全省幼教试点县、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全市高速公路征地搬迁工作先进县、全市安全生产标兵单位、全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财源、就是抓民生”理念,按照“全党抓招商、关键抓产业,核心上项目、突出大项目”的思路,招商引资上项目、向上争取要项目、内部挖潜扩项目、优化环境引项目,共招引内资项目69项、到位资金30.2亿元,同比增长35.9%;引进外资项目4项、到位资金2 142.5万美元,同比增长145.2%。重点建设了国华风电二期、光明松鹤二期、庆丰集团粮食深加工、香港其仕集团水貂养殖、上海光明牛奶集团万头牧场、四季风纸业等15个大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23.43亿元。准确把握上级政策投向,向上争取各类专项256项、到位资金6.75亿元,争取并建设了廉租住房、齐富堤防达标、尼尔基综合配套开发等一批政策性项目。 奶牛产业逐步做强。坚持把提档升级、扩群增量、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规模养殖提档次、政策扶持强基地、壮大龙头调结构、科学管理上水平、强化监管保安全,分区发展,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了奶业提档升级。实施了光明松鹤、明翔乳业二期工程,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启动了TMR全混日粮配送、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了乳制品安全及重大疫情监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实施本级财力补贴,推广优质冻精,后裔质量进一步改善;出台牛场建设、贴息购牛专项政策,强力推进规模养殖,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达到20个,逐步实现了由小规模大群体粗放型向大规模大群体集约化转变,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县奶牛存栏15.1万头,商品奶量30万吨。 工业经济提速明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园区载体,加强对企服务,完善政策扶持,扶强壮大龙头,加快培育“酒、乳、纸、风”四大产业集群。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户,实现总产值44.4亿元、增加值13.4亿元、税金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76.3%和65.7%。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发展载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本级投入,远期规划了3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完善了食品产业园,规划了塔哈综合产业园,启动了新兴产业园,规范了中小企业园,项目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3户,投产13户,实现总产值5.71亿元、增加值1.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67亿元、利税4 64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3%、46.7%、57%和55%。 现代农业步伐加快。2010年,粮食产量突破60万吨,农业总产值实现23.9亿元,同比增长19.3%。采取水利全覆盖、道路全贯通、良种全补贴、农机全倾斜、保险全纳入、科技全配套的方式,通过制定规划、启动试点、精选模式、政策保障等手段,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5万亩,达到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9%;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化除涝小区90处,新打配套机电井425眼,续建万亩以上灌区6处,整修提水站8座,重点推进了富南、富西两个尼尔基配套灌区工程。25万亩水稻喜获丰收;争取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13个、达到21个,新增大型拖拉机269台,大型配套农具333台套,收获机械143台,旱田农机作业能力实现了全覆盖;完成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6%。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围绕生态县园林城目标,坚持“四高”原则,建新区,改老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县城,采取“多绿化、少硬化,先地下、后地上”的方式,通过新建续建住宅楼房、升级黑色路面、硬化次干道、修建公园、安路灯、搞绿化,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建设了以商品楼、棚改回迁楼、廉租房为主体,以佳合丽景、万和帝景、信德华府为代表的连片住宅小区106栋、59.5万平方米。共硬化黑、白色路面14条、24万平方米,铺设雨水管线3969延长米,安装改造路灯274盏,绿化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中心城区楼房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在乡镇,加快推进了以生活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村屯道路硬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共硬化农村公路197公里,安装有线电视2 700户、实现数字化转化2.6万户,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处、惠及3万人,改造泥草房2 018户、17余万平方米。启动了小城镇建设,富路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百镇试点和龙安桥镇富欣村省级示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实施“三优两提升”工程,推行城市管理“三个延伸”,城乡管理差距逐步缩小。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化发展。通过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在辟建励志学城一期、实施励志学城二期的基础上,启动了三期建设(第一中学改造工程),届时将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村初中全部集中到县城、小学基本集中到乡镇的办学格局。完成了县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新建文体综合馆1处、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组建农家书屋38个。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认真兑现灵活就业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 489万元,灵活就业补贴1 028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20个,城镇新增就业7579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累计转移劳动力5.6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33亿元。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共有4 789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 271万元、惠及2万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546万元、惠及1 765人,五保供养资金245万元、惠及1 292人,投入救灾资金82万元、发放救灾粮336吨。 社会形势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富裕”创建活动,加大技防力度,健全防控体系,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高度重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切身利益,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组建“三级”综治维稳网络,构建“大调解”新格局,坚持以情接访、依法治访,妥善处置疑难信访案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确保了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了食品、消防、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加大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不断强化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积极创建“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级班子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积极扩大民主,推行公推公选和多元提名机制,确保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认真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每年县委常委会都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出台监督和追究办法、推行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和主要领导干部向纪委全委会述廉等措施,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