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922|回复: 0

[城事爆料] 共享汽车凸显三大死穴 赔本的生意谁愿意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6 2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共享汽车是啥。熊熊科普下,所谓共享汽车,严格意义上是汽车分时租赁,用户需要到固定停车点取车和停放,用户在自助缴纳数百到上千元不等的押金之后,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打开车门使用,根据里程数和使用时长来计费。

最早在国内听到“共享汽车”这个词儿,是在2015年初,彼此易到用车还没被乐视收入旗下,当时易到联合奇瑞和博泰三家公司一起成立合资公司“易奇泰行”,定位做国内第一家“只租不卖”的汽车公司,当时,易到创始人周航的想法非常美好,希望能够打造一台为共享而生的车,周航认为,在未来,你可以不用买车,租就好啦。

不过,梦想美满,现实骨感。出行领域的大战让易到提前“退出”这一领域的竞争,本应该在2016年诞生的“易奇博”的“共享汽车”也再也无人提起。

但这并不影响共享汽车领域创业者们的热情。也是从2016年开始,首汽Gofun、戴姆勒Car2Share、TOGO(途歌)、巴歌、绿狗等多家共享汽车企业活跃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已超370家,但实际有车队运营的不过100多家,并且只有3-4家投放车辆数量超1000辆,剩下大多数企业投放量不足500辆。

与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以及资本极其青睐的共享充电宝相比,共享汽车整体市场还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品牌多车辆少,停车难充电难监管更难,前不久友友用车宣布因资金断裂而正式停止运营,也给共享汽车行业当头一棒。

在熊熊看来,随着城市道路的拥堵和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共享汽车”即便同时站上“出行”和“共享”的风口,也注定做不成大生意。

01 用户体验差

共享汽车模式会经常拿来与共享单车对比。一般认为,3公里内是单车市场,30公里以内是打车市场,20至100公里是汽车分时租赁市场,50公里以上则是传统长租市场。但实际上在使用体验上,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相差甚远。

从去年至今涌现的几个品牌,基本都使用的新能源车型,采用时长+里程数叠加的收费形式,整体租车金额会比出租车便宜30-40%左右。

尽管价格便宜,但由于网点少,车辆少,分时租赁对用户来说并不是很便利。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市租赁处共下发了2000个租赁指标,有200多家租赁企业申请,最终指标分配至5家企业。在北京这种一线大城市,共享汽车的市场需求量至少为2万辆,而目前实际投入运营还不到5000辆。根据公开报道,截至今年初,Gofun在北京投放的汽车数量超1100辆,租赁网点达100多个。而这已经算是比较大规模的投放了。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营业执照|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裕信息网 ( 黑ICP备20003456号 )

GMT+8, 2025-8-2 18:30 , Processed in 0.25535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